第一讲 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k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5790448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22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k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讲 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k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讲 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k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讲 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k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讲 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k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k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k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名篇名句情境默写的设题角度高三一轮复习高三一轮复习之名篇名句默写之名篇名句默写 情境默写在于命题人在题干表述中有一定的限定和提示,需要据此来搜寻、确定所要填写的句子。其情境从大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限定式情境和开放式情境,每种情境又有多种设题角度。一、限定式情境设题角度 “限定式情境”是说题目给定的情境是唯一的,只能在此情境下,根据指定的篇目,找出符合的语句,填入横线处。这类默写的特点是:情境的准确限定性,选句的唯一性。如: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了阿房宫内宫人焚香、烟雾缭绕的景象,反映了统治者生活之奢靡。1、以句意解释设境 句意解释型,也叫语意解释型,命题者对所考查的句子在句意上有明显

2、的提示,并在题干中注明句子的出处。这种情境式默写,关键考查对句意的准确把握。如:【2022新高考卷】第17题(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提示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便是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解释。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通过绵延的山峰、倒挂的松树描绘出蜀道高险奇绝的景象,给人一种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2)黄庭坚的登快阁中“,”两句,描写的意境辽远阔大、空明澄澈。清代学者张宗泰评此两句道:“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

3、”2、以内容关联设境 也叫语意完善型,这类情境式默写,给出的提示语不是所填句子的解释,而是所填句子前后句的意思,需要关联起来思考。如:【2021新高考卷】第17题(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_,_”,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是对“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的进一步解释和完善,自然推出所填内容应为“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两句描绘其景色。(2)据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听闻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4、),欣然有慕于“,”两句所写景致,遂起投鞭渡江之志。3、以观点主旨设境 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将考查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关键句子上,让学生思考整篇文章的主旨,或某一个重要段落的中心句。如:【2021新高考卷】第17题(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陈述自己的感悟: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达到,“_,_”;而尽了自己的努力仍未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是作者王安石写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阐释从中获得的感悟和道理。答案为“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的创作意图在于借古讽今,杜牧在文末以“,”两句告诫人们,若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以感叹起

5、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的观点,醒人耳目。4、以句间关系设境 也叫关系补充型。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背景,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依次推出答案。如:【2020全国卷】第16题(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輮以为轮”是合乎圆规的条件,而“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輮使之然也”。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言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原因在于“_,_”。(2)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

6、原因是“_”,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5、以手法技巧设境 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把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手法技巧上,要求学生根据对手法技巧的理解来调动相关的记忆。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把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淋漓尽致。题干中明确了“对比”“动静结合”等手法,结合限定的篇目及金陵秋景图等信息,自然能够得出答案“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两句,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了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重要性。(2)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两句将扬州城昔日街道的繁华与现在的凄凉情形相比,对比强烈。6、以迁移运用设

7、境 命题者设置的情境,不再局限于文本内容,而是将诗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为情境,让学生调用所掌握的知识融合思考,得出所要默写的语句。如:同是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答案为“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可以借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2)论语中,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_,_。”二、开放式情境设题角度 这种题型不再是就具体篇目设置情境,

8、而是给出意象、主题或者某个词语,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这种命题方式有点像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飞花令”,故也称“飞花令式”。“开放式情境”填写的语句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符合情境前提下的若干句,这类情境式默写的特点是:情境具有话题性,选句开放,答案不唯一。“开放式情境”话题导引主要有“诗词意象”“文化词语”和“作品主题”三种。1、诗词意象 诗词中的意象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以“意象”为牵引,串联相关名句是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题的新考法。如:【2022全国新1卷】第17题(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要求有两点,一是“鸟类的啼鸣”引发“悲思愁绪”,

9、二是“出自同一首唐宋诗词,且必须连贯”。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经典句子。从此之后,将“王孙”与青草一起吟咏,成了古典诗词中表现隐逸、离别等情感的一个传统,如“_,_”。(2)“芙蓉”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它可以是爱情的见证,也可以是故乡的遥寄,如:_,_。2、文化词语 这类词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有着长期的文化积淀,在古诗词中大量出现,成了一个地域、一种情感、一种文化的标志。以文化词语设题,使名篇名句默写更具人文色彩。如:【20

10、21新高考卷】第17题(3)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答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化”,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2)心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原乡,因而“山河”一词作为家国的代名词频繁地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3、作品主题 主题是诗文的灵魂,抓住主题,也就领会了诗文的核心,因此

11、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归类,归纳一类名句的背诵。如: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其中以身许国是许多仁人志士的选择,自从霍去病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后,唐宋诗词中就有大量“,”这样的名句,它激励我们要不怕牺牲,为国奋斗。答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自然永恒而人世沧桑,这常常会引发人们感叹,书写出很多表达该主题的诗句,如唐人诗句:,。(2)思乡怀人诗古诗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很多诗人都在自己的诗歌中流露出“思乡”之情,如杜甫在漂泊中就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_,_”。开放式情

12、境专练1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答案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也是俯拾即是,如“_,_”。答案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但

13、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_,_”。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红颜岁岁老金微砂碛年年卧铁衣/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5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_,_”。答案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6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纤细洁白、轻柔飘飞的杨花,常常成为迁客骚人寄托漂泊无依、离愁别恨的感情载体,如“_,_”。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7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_,_”。答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8“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答案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