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曹操高考作文专题学学习习目目标标1.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走近人物,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2.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把握人物的基本情况3.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4.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总结人物的相关关键词5.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背诵和记忆相关人物素材人物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他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著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辑有曹操集生平经历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
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建安二十年,取汉中,次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人物成就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自著兵书十余万言(即孟德新书),“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又集录诸家兵法,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他撰写的孙子略解(又称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先河其著述大都亡佚,从其孙子注和存世的军事文书以及三国志等史书中,可窥见其军事思想人物成就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南朝人钟嵘诗品虽将其诗置入下品,但对曹操的评语却很准确,他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抓住了曹操悲凉风格的特点曹操现存20多首诗,均为乐府诗其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的精神一脉相承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他用当时人熟悉的乐府旧题记叙他所经历的事件,创作了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作品曹操诗歌内容丰富,除了记述时事以外,还写他本人的政治理想将破碎的河山重新整合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因此曹操常常会慨叹人寿不永,这种忧惧其实是与他要完成志业的抱负相关。
人物成就曹操在书法上的造诣也颇高,从书法资料上看,第一,曹操能于隶书、楷书,精于章草;第二,其书法风格雄峻浑健据史料记载,他常与书法家钟繇、梁鹄、邯郸淳等人切磋书艺他尤其喜爱品味梁鹄的字,还曾将专用的五灵丹拿给因向韦诞借读蔡邕笔法遭拒而呕血的钟繇他对书法的重视和提倡,促进了后来曹魏书坛的发展故而在三国中,以曹魏的书法成就为高人物成就经典名句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芥藏形;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芥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溪谷,乘云而行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机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机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吐天地之志也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士死知己,怀此无忘从曹操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能够捕捉到哪些关键词?1.珍惜人才2.注重谋略3.积极乐观4.胸襟宽广5.乱世英雄6.客观评价7.文学素养8.豪情壮志9.独领风骚10.善于创作11.历史选择12.尊重他人作文素材珍惜人才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备,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
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一个逃难京官,从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下不曾有寸土,白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如郭嘉、荀彧;或神往他轰轰烈烈,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而来,如满宠、董昭;或被曹操击破营垒俘虏而来,如张辽、张郃;或从行伍之中提拨上来,如于禁、乐进试想曹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魁力和博大的胸襟气度,怎么能够做到?作文素材注重谋略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假谲里说,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带领军队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兵士们很渴曹操以鞭虚指着前面骗他们说:前面有梅树林,到那里摘梅子吃,可以解渴兵士们听说有梅子可吃,口里都生出了口水,也就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据此故事,后人引申出了一句成语,叫做“望梅止渴”曹操说:“欲攻敌,必先谋重视谋略是曹操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曹操的军事思想深受历代兵家和学者称道三国志作者评价曹操“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作文素材积极乐观曹操的龟虽寿这首诗充满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东汉末年的战乱,给生产力带来极大破坏,经济萧条,白骨累累,给人带来一种感伤颓废的情绪。
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阵春风,吹散了这种伤感的情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闲难时期,曹操能激流勇进,积极向上,敢于向命运挑战,这是一种十分高尚的人生情操作文素材胸襟宽广“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绳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作文素材乱世英雄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作文素材客观评价“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词道尽了无常的世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成就春秋霸业,然而人们却不会忘记他晚年宠信奸佞凄惨死去。
曹操雄才大略一统华北、大破乌桓,却因一句“托名汉相,其实汉贼”,被后人带上象征反派的白脸可人是复杂的,倘用一言以避之,岂不偏颇?世事无常,而人情有常我们应当明白,古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跟今人并无不同要正确地评价、深入地理解古人,就必须设身处地,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空用心体会作文素材文学素养志取天下,曹操一统华北,大破乌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东临碣石的他,恍若化身大海、胸怀天下满腔悲愤,辛弃疾登高眺望,怀古伤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阑干拍遍,听着远处的繁华喧嚣,更倒映出心中的悲凉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到深处,心有不平,见眼前诸景,如何不感物兴怀而读起那些或壮阔,或婉转,或幽咽,或激昂的诗句,伊人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伊人的精神好似就在心间这,就是中华诗词的传承啊作文素材豪情壮志曹操年少时聪明过人,好游猎,多机变尽管他出身卑微,却有着远大抱负不但博览群书,还尤其喜爱研习兵法,这为他战绩辉煌的戎马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20岁时被举为孝廉,刚一上任,就申明禁令、整肃法纪,下定决心要秉公朴法,严惩一切作奸犯科之人初入仕途,他意气风发,渴望荡涤不正之风;久经沙场,他杀伐决断、雷厉风行,唯愿建立不世功勋。
身份在变,地位在变,不变的是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作文素材独领风骚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作文素材善于创作相比三国时期的其他军阀,曹操可算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他不仅能打仗,还会下围棋,能够写一手好字而且他的歌也唱得不错,经常会在工作空闲之余搞点自创有时候,他也会酿点小酒,亲自下个厨改善一下生活甚至,他还会自己做建筑设计,的确称得上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了当然,在诸多才艺之中,曹操最看中的还是辞赋的创作他所创作的文章读起来都是大气洒脱,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都是自由洒脱,丝毫不受礼法约束,直抒胸怀作文素材历史选择虽然从历史功过方面看,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志在统一的杰出政治家的一面,又有极端利己、残民以逞的封建统治者的一面;既有精通韬略、长于用兵的一面,又有嫉贤妒能的一面但是,人无完人,安能因其失而废其功?所以我们说,曹操是一个强人,他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撞”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崛起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选择。
作文素材尊重他人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他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也被曹操的尊重所感动,于是帮曹操出谋划策,帮了他的大忙曹操也曾吃过不尊重别人的亏当他志得意满,一帆风顺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图,他却态度傲慢,给张松留下了“轻贤慢士”的坏印象张松临时改变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而献给了刘备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