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如** 文档编号:35790357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食品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地处江淮平原,农业产业发达,具有良好的食品产业基础。近年来,*将食品产业作为“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之一,不断推动食品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水平和产业特色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我市食品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强的发展后劲。据统计,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实现开票销售*亿元、入库税收*亿元。在项目建设方面,2022年以来,新开工建设粤海永顺泰(*)麦芽有限公司13万吨中高档啤酒麦芽、中粮面业(*)有限公司扩建年加工48万吨小麦等市级重大项目

2、*个;锦通二期、蜜琼儿食品、滋奇中央厨房等一批中小项目正加速建设。2.产业特色初步显现。我市已建成*个食品专业园区*市食品产业园,入驻食品加工制造、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及相关服务企业*余家,形成了食品加工制造、工业旅游和冷链物流三大特色板块;*个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沿*湖及丹宝明公路*沿线粮油加工及藕制品加工集聚区和沿高邮湖禽蛋及水产品加工集聚区。我市食品产业科教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学、家禽研究所、里下河农科所、*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多个与食品相关的科研院所。3.品牌创建初见成效。*不仅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扬菜发源地、世界美食之都等响亮的城市品牌,还有*炒饭、*包子、酱品、莲藕

3、、家禽等*项饮食类传统品牌。包括“亲亲”八宝粥、“*湖”水产、“秦邮”蛋品等中国驰名商标;“*荷藕、高邮鸭蛋、*包子”等中国地理标志商标;“三和四美、绿杨春”等中华老字号品牌,以及冶春、大麒麟阁等江苏老字号品牌。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龙头企业偏少。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食品产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尤其缺少带动性强、“链主型”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全市*家规上企业均为中型企业,没有大型企业。2022年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仅*家,超10亿元企业仅*家(顶津食品*亿、方顺粮油*亿),和省内洋河酒厂、中粮东海粮油、中储粮镇江粮油、益海(泰州)粮油、今世缘酒业、维维食品等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4、。2.产业层次较低。从产业结构来看,全市*家规上企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家、食品制造企业*家,酒、饮料及精制茶生产企业*家,产品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从产业布局看,产业集聚度较低,全市仅有一家食品产业专业园区,大部分企业零散分布在各乡镇及其他园区,市场竞争结构离散,产业兼并重组力度不足。从产业链条来看,多数企业没有向产业链下游的渠道与服务环节延伸,商超、连锁门店等市场渠道没有充分打开,企业运营综合成本较高。3.创新能力不强。*食品企业普遍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2022年,全市规上食品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仅有*家,占全市总数*%。

5、以*包子为例,生产企业普遍固守传统口味和形式,没有结合当代消费和不同地域需求研发新工艺、新产品。三、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一)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1.加强产业空间集聚。围绕*食品产业园二期规划建设,重点打造冷链物流、工业化主食加工、方便休闲食品、中央厨房、营养保健食品和工业旅游示范等六大功能区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航母”级食品加工制造、科技研发项目,做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集聚。同时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园区整体发展质态。2.加快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加快*有机食品产业和高邮禽蛋产业集聚,引导*、高邮里下河地区发挥沿湖天然水域资源优势

6、,围绕各自优势资源、特色产品,探索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通过发展生态特色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建立集农业生产、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特色产业体系。3.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以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为目标,鼓励食品制造企业与市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合作,带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构建“生产共促、利益共享、合作共赢”新机制,创新“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和“基地+餐饮加工集中区+门店”产业化联合新模式。(二)靶向发力,做强重点产业1.做大工业化主食产业。一是以*特色风味主食面点为突破口,突出地域特色和口味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传统主食产业。二是依托*冷链储运和物流中心基础,开发口味佳、品质安全、食用方便的速冻米面

7、主食,重点发展高品质速冻食品产业。三是面向长三角地区快节奏、高消费群体,开发个性化、功能化和正餐化的方便食品,加快发展新型方便食品产业。2.做强中央厨房产业。一方面,推动东园、冶春在中央厨房领域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产品进一步向C端拓展,开发系列化预制菜产品,加快抢占预制菜市场。另一方面,依托现有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配套,面向长三角区域市场,以高品质、高标准、智能化、集约化为目标,打造系列化的团餐产品和服务模式。3.做优方便休闲食品产业。一方面,在产业布局上,发挥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及长三角旺盛的市场消费潜力,招引来伊份、周黑鸭等知名企业入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方便休闲食品产

8、业基地。另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注重传承*美食小吃、汲取*传统文化的美味元素,研发最具*特色的休闲食品。4、做精营养保健食品产业。一方面,围绕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类保健食品,不断扩大产品品类,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我市营养保健食品产业体量的快速提升,打造区域性特色营养保健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围绕益生菌产业,依托*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技术优势,开发具有不同功能特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益生菌产品,抢占国内益生菌产业高地。(三)强化组织,明确重点任务1.强化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大学(*)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做大做强,发挥其科技创新核心引擎功能。围绕食品产业主

9、攻方向和重点领域,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加强工业化技术攻关。支持企业设立新品研发机构,在保持传统特色风味的基础上,推动原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推动淮扬菜走向世界。2.强化企业培育。一方面,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做精做特。引导企业锁定细分领域做优做精,顺应产品时尚化、消费年轻化趋势,打造爆款产品和大单品。鼓励企业借助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营销管理创新。3.强化融合发展。一方面,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借助*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品+旅游+文创”新业态,推动食品工业与旅游、文创融合发展,支持食品产业园打造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另一方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展食品企业“触网”行动,引导企业借助直播带货、电商平台、集成一体化门店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网红产品”与特色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