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

上传人:m****c 文档编号:35770445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气瓶检验有限公司文件编号NJHW/AQYA-2023安全工作制度受控号HW-03气瓶检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为确保本公司气瓶检验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准备有序、规范处置气瓶检验突发事故或异常情况,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特制定本公司气瓶检验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部门: 办公室 文库责任人: 编 制: maszhc 审 核: 批 准: 发文日期2023年7月26日生效日期2023年7月26日日期版次修改内容修订人审核批准2023.7.26首次首次颁布分发部门办公室、质量部、生产部、经营部、安全部、气瓶检验站18目录气瓶检

2、验事故应急处置专项预案31目的和依据32 适用范围33组织机构34职责和分工35工作原则46危险源识别与控制47预警和预防措施68应急响应79后期处置910保障措施1011 方案管理与更新1012奖励与责任1113相关文件和记录11附件:11附件1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12附件2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名单13附件3义务消防队成员名单14附件4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15附件5气瓶检验事故或异常情况的应急现场处置方案16气瓶检验事故应急处置专项预案1目的和依据1.1目的确保气瓶检验(以下简称气瓶检验)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准备有序、规范处置气瓶检验突发事故或异常情况。1.2依据本方案根

3、据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2 适用范围气瓶检验现场及其相关区域发生事故或紧急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方案。事故调查处理除执行气瓶检验事故报告处理程序外,还应执行本预案。3组织机构3.1成立公司“急处理指挥部”、“应急处理小组”和公司“义务消防队”。3.2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3.2.1指挥长:总经理,负责应急处理的总调度和指挥。3.2.2副指挥长: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3.2.3成员:公司专职安全员、办公室主任、气瓶检验站站长。3.3应急处理小组的组成:3.3.1组长:气瓶检验站站长,负责应急处理现场的调度和指挥。3.3.2副组长:气瓶检验站安全员。3.3.3

4、成员:气瓶检验站全体员工。3.4义务消防队的组成:3.4.1队长:总经理3.4.2副队长:公司专职安全员、气瓶检验站站长。3.4.3成员:气瓶检验站全体员工。4职责和分工4.1职责4.1.1总经理批准本应急处置专项预案(含现场处置方案),并组织公司“应急处理指挥小组”,担任指挥长。4.1.2技术负责人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制定本专项预案,以及各现场处置方案(见附件7),负责解决应急处理中的技术问题。4.1.3公司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本处置方案的实施。4.1.4气瓶检验站站长负责对气瓶检验场所的安全实施控制,负责本处置方案的实施和定期演练。4.1.5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理的物

5、资保障、人员救援、对外联络、善后处理。4.1.6财务室负责应急处理的经费保障。4.1.7全公司人员应提高安全意识,共同抵御气瓶检验风险的发生。4.2人员分工4.2.1公司“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全公司各类事故、紧急异常情况处理的应急指挥。4.2.2公司“应急处理小组”负责气瓶检验站各类事故、紧急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4.2.3公司“义务消防队”负责火灾事故中的灭火和救援。5工作原则事故应急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专业分工、紧密合作的原则。应急体系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6危险源识

6、别与控制本公司持续地对危及有关操作人员安全和在气瓶检验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6.1危险环节及其风险评估6.1.1气瓶检验前的检查处理(危险环节1):危险因素及其风险评估:(1)送检气瓶内部介质不清、曾经混装、混有易燃易爆物、沾有油污等。拆卸瓶阀时,可能造成爆炸、着火,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送检气瓶余压过高或遗留介质过多。可能造成氧气严重泄漏或大量外溢,引起附近可燃物燃烧,形成大火,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氩气大量外溢可能引起附近人员窒息。液态二氧化碳大量外溢,可能引起冻伤和窒息,造成人员伤亡。6.1.2气瓶检验(危险环节2)危险因素及

7、其风险评估:(1)气瓶置换、清洗、吹扫不彻底。气瓶检验时可能产生火花,而导致瓶内残余介质着火、爆炸,甚至引起气瓶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瓶体破裂。水压试验时,气瓶因不能承受试验压力,瓶体突然发生破裂,或者瓶体内气体未排尽,水压试验时可能发生爆裂。如果防护措施不当,可能造成人员伤亡。(3)瓶体爆裂气密性试验时,气瓶因不能承受试验压力,瓶体突然发生爆裂,产生冲击波和大量碎片,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气瓶全部没入水中足够深度),可能造成人员伤亡。(4)气瓶倾倒。检验中气瓶处于直立位置时因固定不良导致倾倒,或气瓶搬运中倒伏,砸伤检验人员,损坏检测仪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6.1.3气瓶检验

8、后(危险环节3)(1)高温灼伤。采用高温气体吹干气瓶的方式进行内部干燥,或用干燥炉进行烘烤,因操作失误可能造成人员烫伤或灼伤。(2)中毒。瓶体外部喷漆时,如果防护措施不当或操作失误,可能造成操作人员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中毒。(3)机械损伤(砸伤)。野蛮搬运或装卸、起吊气瓶时,瓶体与其他物体发生撞击或倾倒,造成人员砸伤。以上各危险环节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体情况,需视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设备种类、数量、位置、外溢气体的量、早期发现和处置情况、控制情况、当时在场人员数量、公司房屋情况等具体因素而定。6.2破坏或危害形式及后果6.2.1气瓶爆炸。危害形式:冲击波、爆炸碎片、火灾(易燃或可燃

9、气体外溢)、中毒(有毒气体外溢)或窒息(空气中氧含量降低)等。事故后果:人员伤亡、房屋倒塌、设备损坏等。6.2.2机械损伤、碰撞挤压、高处坠落、高温灼伤等。事故后果:人员伤亡。7预警和预防措施7.1预警范围对以下重大危险源实行重点安全监控:(1)上述6.1.1条气瓶检验前检查处理危险环节;(2)上述6.1.2条气瓶检验危险环节。7.2预防措施7.2.1确保气瓶检验站各项安全设施符合要求:(1)气瓶检验站设置、环境、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等符合相应气瓶定期检验站安全技术条件;(2)气瓶检验程序和方法符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TSGZ700l-2021)、钢质无缝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气瓶水压试验

10、方法、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等法规和标准规定。(3)气瓶检验安全管理符合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气瓶检验站安全管理控制程序。(4)气瓶检验站持续保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规定。(5)全体职工了解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气瓶检验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气瓶检验的危险环节、危险点及其风险、防范措施,懂得应急处置的规定、措施、要求和办法。7.2.2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认真落实。(2)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安全工作。(3)适时分析安全状况,制定、完善事故应急方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可靠措施,实施重点安全监控。(4)及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保证设备登

11、记率达到100。(5)按期申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保证定期检验率达到100。(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7)特种设备隐患整治率达到l00。(8)按章操作,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指标或控制要求。(9)认真维护保养设备,不得带病运行、超负荷运行、超限运行。(10)确保安全附件装置、安全连锁控制装置、测量监控仪表、消防设施器材、防雷防静电设施、劳动保护设施器材等齐全、完整、灵敏、可靠,按期进行校验、检定、更换。8应急响应8.1事故报告发生事故后,气瓶检验站应当按照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立即按以下程序报告:(1)当事人或在场人员部门负责人经理、公司专职安全员、技术负责人;(2)公司专职安全员市

12、应急局、市市场局、市公安消防大队上级应急、市场、消防部门;(3)公司专职安全员或其他人员120、119、110。8.2事故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事故地点及时间(年、月、日、时、分);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8.3应急响应8.3.1发生“一般事故”及以上事故,立即启动本方案。当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危害时,立即报告地方应急局、市场局、消防等部门,视情况请求派出现场指导协调组。8.3.2发生紧急异常情况或事故时,当事人或现场人员应作如下先期处置:(1)切断电源;(2)关闭气源;(3)扑灭初起火源(如果可能);(4)堵塞或减小泄漏

13、(如果可能);(5)抢救伤员;(6)设置警戒区域;(7)移出可能危及到的气瓶(如果可能);(8)保护现场。8.4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要求8.4.1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应急处理小组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并立即报告指挥部。8.4.2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8.4.3探测危险物资及控制危险源。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的结构、工艺特点以及所发生事故的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检测工作,确认危

14、险物资的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8.4.4建立现场工作区域。应当根掘事故的危害、天气条件(特别是风向)等因素,设立现场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对特种设备事故引发的危险介质泄漏应当设立三类工作区域,即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和安全区域。8.4.5抢救受害人员。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受害人员的现场抢救或者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8.4.6设立人员疏散区。根据事故的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在必要时,应当果断迅速地划定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危险波及范围和区域。8.4.7清理事故现场。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等已经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8.5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应急方案的规定,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设备,事故现场应当在专业部门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事故现场应当开辟应急人员和车辆出入的专用通道和安全通道。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特种设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