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35770422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技术社会【课程代码】0039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最早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是(A)A、培根B、牛顿C、马克思D、黑格尔2、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特点阐述不正确的是(C)A、STS从各种维度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B、STS具有丰富和复杂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特点C、STS的研究不需要打破学科界限D、STS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本质和规律3、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是(C)A、马克思B、爱因斯坦C、培根D、牛顿4、使科学社会学的

2、研究方向从内在主义转向外在主义,形成了科学社会学中的库恩模式的著作是(B)A、科学发现的优先权B、科学革命的结构C、科学的规范结构D、关于事物的问题5、主要从社会角度用“社会批判理论”对科学与技术进行批判的是(B)A、海德格尔B、马尔库塞C、埃吕尔D、雷切尔卡逊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交叉学科特点的是(C)A、研究问题的实践性B、研究:对象的复杂性C、研充内容的单一性D、研究主体的群体性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STS的学科化发展中形成的基本导向的是(C)A、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导向B、科学技术研究导向C、科学技术文化导向D、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导向8、第一个直接以STS命名的计划是(A)A、康奈尔大学

3、制订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B、宾夕法尼亚大学制订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计划C、斯坦福大学制订的“价值、技术、科学和社会计划”D、里海大学制订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9、在中药学方面,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C)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伤寒杂病论10、关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阐述不正确的是(D)A、形成了以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群B、航空航天领域方面取得创新发展C、智能技术是此次技术革命所形成的核心技术群中的主导技术D、此次技术革命以电工技术的发明为标志11、研究纲领的结构不包括(C)A、硬核B、保护带C、逻辑系统D、助发现法12、进化主义模式的代

4、表人物是(B)A、波普尔B、马诺-邦格C、拉卡托斯D、马克思13、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是(A)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B、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C、蒸汽机的发明D、进化论的提出14、揭示因人类滥用农药而导致生态危机,从而被认为是环境保护先声的著作是(A)A、寂静的春天B、政治经济学C、单向度的人D、増长的极限15、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揭示的问题是(A)A、人的异化问题B、生态问题C、可持续发展问题D、经济危机问题16、工程的内涵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由此可见,工程是(B)A、文化范畴B、历史范畴C、系统范畴D人本范畴17、下列不属于工程决策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基

5、本原则是(D)A、实现性原则B、时效性原则C、审美性原则D、便利性原则18、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必须坚持(C)A、一元论B、矛盾论C、三元论D、进化论19、被明确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科技发展战略是(D)A、军事驱动发展战略B、社会驱动发展战略C、经济驱动发展战略D、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下列选项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核心内容的是(B)A、温室气体的形成原因B、温室气体的排放要求C、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D、温室气体的转化利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岀,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

6、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念描述正确的有(ACDE)A、科学在近代得以发展的实践基础是对自然界所做的分门别类的细化研究B、STS把科学技术看作与人无关的纯粹中立性工具C、STS是隐含着价值的复杂“社会过程”和“社会事业”D、STS教育观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科的整体化E、STS强调科技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22、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科学技术成果主要体现在(BCDE)A、陶瓷技术B、文字和书写技术C、农业和手工业技术D、天文学和数学知识E、医学和生物学技术23、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识论模式的有(AB)A、证伪主义模式B、研究纲领模式C、“范式论”发展模式D、进化主义模

7、式E、实践主义模式24、辩证思维方式的代表人物包括(BCD)A、笛卡尔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E、牛顿25、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政治因素包括(BCD)A、选举制度B、社会制度C、国家政策D、战争E、国家机器26、马尔库塞认为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极权主义社会,具体体现在(ABCD)A、政治方面B、生活方面C、文化方面D、思想方面E、艺术方面27、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培养目标的有(BC)A、确立健康意识B、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关系C、提高技术设计能力D、加强实验探索E、拓展课外实习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28、科学的结构,是在历史需求的压力下和 内在逻辑演化的条

8、件下形成的。 答: 科学自身29、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 是方向。答:社会30、STS静力学主要从 角度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答:静态31、从社会条件的角度看,和平运动、 和人权运动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土 壊。答:环境运动32、按照J.T.克莱茵的观点,STS的发展可分为多学科、 和超学科三个阶段。答:交叉学科33、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答:社会生产34、社会的 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答:经济35、在 时代,科学和技术进步对知识的形成、发展、储存、传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答:知识经济36、知识的唯理化、标准化、中立化和外在化体现出

9、知识的特征。答:技术化37、既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具象化,又是STS具体、现实体现的是 。答:工程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8、社会组织结构答: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39、经济体制答:经济体制是指国民经济运行的管理体制,一般是指以计划调控为主还是以市场经济为主来进行物资配置。40、生态学答: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有机体及其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41、中国21世纪议程答:中国21世纪议程反映了中国政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构筑了中II长期的、综合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框架,是制订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

10、的指导性文件,也是21世纪中国 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42、实践活动课程答: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从学生们的经验出发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其课程目标侧重于通迂各种实践活动,使 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动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 逐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五、简答题:本大题共s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答:(1)根本目标的一致性。(1分)(2)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互相渗透,连成一体。(2分)(3)在当代,技术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科学则是高科技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和知识源泉。(2 分)44、简述STS学科化发展

11、的主要表现。答:(1)研究和教育的制度化。(2分)(2)STS课程的开发。(1分)(3)博士学位的出现。(1分)(4)学术交流渠道的形成。(1分)45、简述科学和技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答:(1)科学和技术导致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科技企业家阶层、经营管理阶层和富有工人阶层。(2分)(2)社会各阶层的人数比例正在由过去的金字塔形结构转变为纺锤形结构。(2分)(3)传统的雇佣方式受到挑战。(1分)46、简述教育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答:(1)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中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依赖于教育的普及。(2分)(2)教育发展的水平影响科技发展的速度。(1分)(3)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

12、维方式,尤其是创新精神,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其重要。(2 分)47、简述工程的社会功能。答:(1)吸纳社会劳动力,提供个体必要的就业场所。(1分)(2)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o (1分)(3)塑造人文价值,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1分)(4)建造“属我世界”,拓展“类”生存空间。(1分)(5)打造生活样式,成就人类文明。(1分)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8小题10分,第49小题11分,共21分。48、论述教师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答:(1)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研究。(1分)(2)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1分)(3)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1分)(4)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1分) (5)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1分)【评分说明】以上要点展开论述各加1分,共10分。49、论述我国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答:(1)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分)(2)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3分)(3)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3分) 【评分说明】以上要点展开论述各加1分,共1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