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357682343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热值煤发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设计方案1.1 社会风险分析项目合法性分析: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文件中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的要求“火电站: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本工程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项目。本项目将严格按照项目前期工作相关规定,经市、省、国家部委各层面的报批程序。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各主要支撑性文件已基本取得。详见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项目合理性分析:电力行业已由传统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结构向竞争性市场结构转变,发电环节的特点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且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在安徽省电力市场,截至2011年末,全省装机容量290

2、62MW,本项目700MW的装机容量,占全省装机容量约2.4%,作为本工程投资主体的安徽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不具备形成安徽省行业地区垄断的条件。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中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如运输业、煤炭业及建材业等,有利于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本工程燃料为低热值煤,符合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能电力2011396号)要求,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能源项目。本项目征地范围内没有民房拆迁工程量,不涉及移民安置问题,本项目的建设不会由于征地拆迁引起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生活不和谐、不稳定。项目可控性分析:本工程主要依托钱营孜煤矿的低热值煤,避免了低热值煤

3、的长途运输,节约了建厂土地。本期工程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均满足GB13223-2011要求,本工程运营后可使当地环境污染处于可控范围。本工程投产后可为当地工农业发展进一步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为当地百姓提升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地政府对本项目非常支持,在规划选址、土地征用、排放指标承诺等诸多方面积极参与配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电厂建设和运营的经验,社会稳定风险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运营期间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工程运营期间排放的废气、废水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产生的噪声污染;灰渣外运及在灰场贮灰时可能对周边造成的灰尘污染等

4、,易影响周边的居民的生活,引发争议。2 工程建设期间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工程建设期间重型施工车辆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污染,建筑材料运输及土方施工中产生的灰尘,建筑垃圾的清运等,易影响周边的居民的生活,引发争议。3 化学危险品引起的风险电厂在运行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化学品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为危险因数,风险类型主要为这些化学品在运输、卸料、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泄漏、爆炸、火灾。4 失地农民的进厂务工问题部分失地农民可能会提出到钱营孜电厂进行力所能及的务工的要求。5 其它不可预知风险除以上所列之外,其他不可预知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项。1.2 预防化解风险措施1.2.1 运营期间环保方面采取措施1.2.

5、1.1 大气本项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不设GGH、不设烟气旁路,设计综合脱硫效率不小于97%。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及SNCR烟气脱硝装置,脱硝效率不小于55%。烟囱采用210米烟囱,安装烟气自动连续监测系统。1.2.1.2 废水本工程的厂区排水采用分流制,即雨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分系统排放。生活污水送入一期已有生活污水处理站,经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升压后用于厂区绿化。本期扩建不再新建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利用一期工程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本期废水,按经常性废水、非经常性废水分类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后在厂内进行回用。部分冷却塔排水经石灰处理系

6、统处理后回用作循环水系统补充水等。含煤废水经沉淀后循环回用。含油废水经调节池、隔油池和气浮设备处理后复用于煤场喷淋,废油回收利用。脱硫废水单独处理,废水经调解PH值、加药絮凝沉淀处理后复用于干灰调湿。非经常性排水主要是锅炉化学清洗废水和空气预热器清洗废水,这部分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后送入回用水池,逐步利用。1.2.1.3 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控制噪声源水平。对高噪声设备采用隔声减振措施,车间及围墙的隔声量一般可达1525dBA),有效地降低噪声源强;送、引风机安装消声器,在锅炉对空排汽管口加装高效排汽放空消声器,可消减噪声30 dBA)以上,再加之车间及围墙的隔声量一般可达1020dBA),降

7、噪效果明显。在冷却塔西侧、南侧设置隔声屏障。1.2.1.4 固体废物本期工程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将首先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将通过自卸式卡车运至灰场分区堆存。灰场采取分区贮灰,并及时碾压密实抑尘;灰渣堆存至设计堆灰标高后及时覆土还田;灰场周围加强绿化工作,种植防护林带,以减轻可能产生的扬尘影响。1.2.1.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包括厂区、施工图、灰场区。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厂区在平面布置方案上进行了优化设计,设置了防洪排水系统,堆土区临时防护措施,厂区道路广场采取硬化设计,进行绿化规划设计等;施工区设置了临时排水导流系统,采取了植物绿化措施和土地整治措施;灰场区采

8、取了拦灰渣工程、防洪排水工程、草皮护坡及风林工程。1.2.2 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1.2.2.1 声环境(1) 在施工设备选型上,应选用正规厂家、噪声较低的环保设备;(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现场设备安装质量,确保施工设备正常运行;(3) 对于混凝土搅拌机要尽量避开人群易地使用;(4) 重型运输车在市区内行驶时禁止鸣笛,并限制行驶速度,严禁在22:006:00时间段内施工及运输,特别是噪声较大的基础施工和结构施工阶段。1.2.2.2 空气环境(1) 施工现场场界修建2m高实体围墙,封闭施工现场,既可以有效防止粉尘及扬尘的污染,又可起到隔声的作用;(2) 施工中所用的粉状材料运输时应对车辆加盖

9、篷布,并在村民居住区运输时减速慢行;(3) 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建筑材料,必须设固定堆放场,特别是水泥、白灰等在堆放过程中应用苫布盖好或建封闭库存放,防止二次扬尘污染,不得随意堆放;(4) 土方挖掘产生的弃土应及时远离施工现场,运输时应遮盖。施工场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要定时洒水,防止粉尘及二次扬尘污染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1.2.2.3 固体废物建设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期弃土及施工人员的少量垃圾等。(1)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弃土应及时清运,运出废物应使用苫布遮盖,不得散落泥土,并按照批准的地点倾倒。(2)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较少,可设置固定垃圾箱存放,由市政部门统一清

10、运,不得随意丢弃。1.2.3 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各成员和部门职责(1) 组织机构为有效预防事故,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证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当发生重大事故时,要立即启用事故应急预案,指挥部即按本预案自然成立),其组织机构如下:总指挥:厂长副总指挥:公司分管生产副厂长成员:安全监督部、运行部、生产技术部、人力资源部、党群部、综合部、计划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厂长和分管副厂长不在公司时,由发生重大事故车间主要责任人为临时总指挥、厂安全监督部主任、生产技术部主任、运行部主任和综合部主任为临时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办公地点:

11、运行部、安全监督部或根据污染区域情况临时确定。日常工作由安全监察部负责。(2) 部门工作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负责公司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重大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督促做好重大事故预防工作;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启动和解除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人力资源部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负责事故处置时的生产系统的停车、开车调度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运行部负责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区域的检测,预测工作,并及时上报指挥部。安全监督部安全环保处是公司设

12、专职负责、全公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活动的职能部门。安全环保处下设急救中心、气体防护站,并配备有救护车,医务室各个岗位,必要时根据事故类别、等级、危害程度将紧急通知有关岗位人员作出应急处置。在厂区生产厂房顶层设置风向标(风袋)。指示事故时的风向,确保发生事故时人员安全撤离。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工作。生产技术部门协助主管副总指挥做好各生产车间的紧急停机和恢复生产工作,确保机组安全停机和开机。综合部负责事故现场周围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疏散、厂区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计划部负责抢险、抢修、救援物资的供应和采购。党群部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稳定职工情绪。各生产部门负责制定本单

13、位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的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并对效果进行验证;负责本单位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启停调度和指挥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工作;做好其它各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成员分工总指挥:组织指挥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安全监督部主任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指挥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检测工作;具体负责拟定公司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对各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汇总和审核;负责协调各单位组织火灾或爆炸事故、自然灾害所引发事故的应急抢险和应急演练,并对效果进行评审;负责对火灾或爆炸事故、自然灾害发生后所采取

14、的措施进行验证;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综合部主任负责拟定火灾事故的灭火作战计划,组织火灾事故的扑救;负责对义务消防队、气防队人员的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负责协助事故现场人员抢救与移动工作;负责现场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疏散、厂区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运行部主任负责事故发生时生产系统的协调、指挥,紧急停机和恢复生产工作;负责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通讯联络、信息传递工作。1.2.4 应急处理方案事故的应急计划是根据工程风险源风险分析,制定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减少事故发生的损失的计划。对火灾、爆炸等事故,由于其危险性、危害性,平时必须加强管理,消除各种隐患,同时也应建立一套事故发生应急救援行动计

15、划,配备精良的灭火器材。发现跑、冒、滴、漏等现象,应及时通知停泵,并及时采取消除的措施,严格防止污染事故扩大。1.2.5 事故情况下撤离、急救的注意事项(1) 污染区人员撤离现场的注意事项做好防护再撤离。污染区人员撤离前应戴好合适的防护器具,同时穿好工作服,尽可能少的将皮肤暴露在空气中。迅速判明事故当时风向,可利用风向标、旗帜等辩明风向,向上风向撤离。听从指挥。污染区人员在撤离时,一定不要慌张,要听从指挥部的指令和现场治安队的安排,按指定路线,向指定的集结点撤离。防止继发伤害。尽可能向侧、逆风向转移,并避免横穿污染源中心区域或危险地带。发扬互帮互助精神,污染区人员在自救的基础上要帮助同伴一起撤离污染区区域,对于己受伤和中毒的人员更是需要他人救助。掌握一起简单的防护方法,如在发生或氢气泄漏而无防护器具时,用湿手巾等物捂住口鼻撤离污染区。(2) 救援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及实施救援时的注意事项救援人员进入污染区域前必须清楚了解污染区域的地形、建筑(设备)分布、有无爆炸及燃烧的危险、大致浓度,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配备好各种防护器材。避免单独行动,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在有易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