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7530160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中心学校等5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估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各项能够作为北京人存在证据的是( )A.B.C.D.2.如图中的一组文物可用于探究( )A.原始农耕时的生产生活B.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C.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D.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 )A.尧、舜、禹 B.盘古、女娲 C.炎帝、黄帝 D.黄帝、蚩尤4.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

2、。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内容通俗易懂 C.韵律典雅优美 D.蕴含朴素科学意识5.2021年3月20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下面是和三星堆同时代各地出土的青铜文物,这说明( )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形式单一A. B.C. D.湖南大禾人面坟方滦6.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A.诗经赫赫宗周,褒姒灭之。B.吕氏春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

3、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D.历史学家的观点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A.A B.B C.C D.D7.典籍里的中国第三期之史记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中,撒贝宁作为“当代读书人”的代表,向书写青史并名留青史的司马迁献上“千年一拜”,现场观众热泪盈眶。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

4、著史8.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A. B. C. D.9.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如图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甲骨文记录中华文明的远古历史起源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C.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目前所

5、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甲骨文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10.当前,信阳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11.秦始皇三十二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刑徒共226人,占当年户籍总数的14。这说明秦朝的迁陵县( )A.徭役繁重 B.征战频繁 C.治安混乱 D.刑法严苛12.成语“楚河汉界”源出楚汉之争。对楚汉之争叙述正确的是( )A.争霸双方是楚国和齐国 C.目的是

6、争夺最高统治权B.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D.以项羽的胜利而结束13.利用数学的数轴可以制作历史年代尺。如图一位同学复习夏商周的朝代更迭,其中表示(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0年 A.盘庚迁殷 B.西周灭亡 C.武王伐纣 D.平王迁都14.小明同学在整理七年级历史的学习内容时看到这样的一副思维导图,请为他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大一统” 分裂动荡,秩序混乱 重回“大一统”经济重心在北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华夏族群 交往交流,民族交融 中华族群扩大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A.人口南迁,江南开发 B.开凿运河,沟通南北 C.推广筒车,兴修水利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5.吴大帝对辽

7、东的经略,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到一些损失,付出了代价,正如其通夷洲、直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但是,它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这表明吴大帝( )A.赢得赤壁之战 B.重视农业生产 C.改善民族关系 D.开辟海上交通16.如图是出土于甘肃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砖画。图中两名汉族妇女正在制作原为少数民族食物的蒸馍与烙饼,砖画内容可以反映出当时( )A.各民族交往密切B.南北方战乱频繁C.佛教雕刻艺术精巧D.政权更迭,政局混乱17.孝文帝曾认为: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而崤山和函谷关是帝王的房屋,黄河洛水是帝王的家中。为此,孝文帝下令( )A.说汉语 B.改汉姓 C.迁都

8、洛阳 D.与汉族联姻18.“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评述的是(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地区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 D.工商业市镇发展19.如图两个建筑分别体现了佛教、道教文化内涵,佛教正式传入中国、道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 )A.秦朝B.东汉C.北魏D.周朝遂宁广德寺 青城山2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体现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二十四节气歌起源于长江流域 B.实践中获得对人和自然的完

9、全认识C.其主要作用是明确祭祀的时间 D.古人运用对节气的正确认识指导生产二.材料题(共5小题)2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一一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

10、展。 节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某一篇课文(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从图片可推论出农业生产有了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不得照抄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2项)。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1分)(3)根据材料三,说说孔子的核心思想。说说孔子的教学主张。(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分)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

11、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选自秦汉史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选自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2分)(2)据材料二,说出西汉时国家出现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2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秦汉两朝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1分)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12、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摘编自二十五史祥解材料三: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苜蓿、

13、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入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要开通西域的背景及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哪一机构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谈谈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2分)(4)谈谈张骞所表现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5分)材料一 竹木简笨重,绢帛昂贵,用作书写材料都有明显的缺点。植物纤维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材料二 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目前“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防范疫情的做法。材料三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