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集体备课)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357521589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集体备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3、十五夜望月课时3-3总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旁注导学质疑导学要求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一、走近作者,品味诗歌。1王建,字仲初,许州人。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

2、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2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研学探疑二、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三、诗歌赏析。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

3、”?为什么?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5.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板书:秋思)7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板书:望月思远、想念好友)展学解疑四、读出“望月”之情。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

4、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测学迁疑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加以背诵,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王建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情感:秋思: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