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求是》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

上传人:c**** 文档编号:357520481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求是》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求是》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求是》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求是》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求是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更大力度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强人才保证。科技创新能力愈加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迈向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领域还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我们去挑战。

2、回溯既往,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两弹元勋”邓稼先对中国核科学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让青蒿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神草”无数科学家为强国奉献一生,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近年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中国“天眼”、“墨子号”量子卫星等国之重器频频“亮相”世界,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实践探索、攻坚克难、默默奉献。科技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必须把科技创新和科创人才培育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

3、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组织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强人才队伍保障。要突出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以“人才强国”战略为驱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要持续加强科创人才培养,加大人才政策供给力度,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鼓励激励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及科创团队,建立“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

4、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着力提升人才服务质效,紧盯人才“关键小事”,从解决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在满足普惠性基础性的需求上,持续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载体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更是人才创新创造的“主阵地”。面向未来,各地要加快培育科创平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一流“双创”园区,支持高层次人才带资源、带团队、带项目、带技术落地发展,更好形成集聚效应。要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作用,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聚焦重点学科、重点领域,实施分层分类,突出“高精尖缺”专业化优质人才培养,加大基础研究骨干网络建设。要深化校地企产学研合作,以人才为枢纽,串联企业生产与高校院所研发,不断提升现有平台的创新资源要素吸纳能力、科创人才作用发挥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辐射能力,让更多科创人才和科创智慧竞相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