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57516878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以工代赈是一项特殊的扶持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其自身特有的基本属性,构成了以工代赈政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以工代赈的基本特性,才能执行好、运用好以工代赈政策,管好用好以工代赈资金。(一)独特的双重性。以工代赈的两个基本职能,即“建设”与“赈济”,构成了以工代赈的基本内涵。以工代赈资金的投放,一方面,通过以工代赈工程建设

2、,形成“硬件”,以工程设施的形态实施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困难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并以发放劳务报酬实现赈济。以工代赈资金既有建设性质,又有赈济性质。从扶持效果看,既包括工程扶持,又包括就业和发放实物、现金扶持。以工代赈的双重性内涵,反映了其内在的矛盾性。建设和赈济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双方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以工代赈自身固有的矛盾性,要求我们在操作中,要统筹兼顾,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以工代赈的双重性在实施中派生出了多方面的矛盾。如工程扶持和报酬赈济的矛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果的矛盾,扶贫开发与抗灾救灾的关系,实物支付与现金支付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和矛

3、盾的存在,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要求我们更深刻的把握,更全面的理解。必须看到,在以工代赈内部诸多矛盾关系中,贯穿始终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只有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正确的。(二)广泛的公众性。以工代赈的工程效益、参与主体和受益对象都必须直接面向大众化意义上的困难群众。从政策上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就公共工程而言,项目区的群众都有同样的机会和权力分享工程效益。而就与农户直接挂钩的建设项目而言,虽然有属于分户建设、个体受益。但通过各级政府统一规划、立项和组织实施,最终以解决整体上的问题和困难为目标。以工代赈的公众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首先,以工代赈的基本

4、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改善发展环境,帮助困难群众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当地的整体发展打基础。其次,以工代赈资金来自于中央财政,公共财政要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面向整体,体现公平,规避风险。再次,虽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一般规模不大,但其基础性、整体性较明显,从规划设计、建设立项和组织实施上,都无法以直接针对特定的农户个体安排。这也是为什么以工代赈在操作上不能机械地提“进村到户”的原因。实现以工代赈的公众性,要求我们在组织实施中,把能否同时促进多数群众增收作为衡量建设效益和基本标准和项目立项的基本条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做到面向多数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三)明确的适

5、用性。以工代赈是扶贫济困与工程建设的统一和有机结构,缺其一则不能称之为以工代赈。二者的统一性,决定了以工代赈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其一,赈济对象必须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而又需要救济者,如鳏、寡、孤、独、残疾人等,只能通过民政或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救济,不是以工代赈的范畴。其二,以工代赈一般只适用于修建一些以劳务投入为主的基础性、公益性工程,一般劳动力需求量大。其三,以工代赈建设工程必须适合于广大受赈济对象的劳动技能水平,一般为施工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程项目。按照这些要求,适合以工代赈建设的工程主要有:中小型灌溉和供水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河道整治、农村公路、植树造林,以及城镇绿化和道路维

6、护、普通房屋建筑等。而大型水利设施、高等级公路等,由于施工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高,难以大规模组织群众参与,不宜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建设。以工代赈有限的适用性,要求我们在计划管理、政策把握、关系协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不顾条件地过高定位。要从以工代赈的基本特征出发,认直研究以工代赈究竟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避免包办一切、包打天下。同时,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精神,把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执行得更好,在资金安排上,宁可少做一点工程,也要保证群众能够及时领取报酬,得到实惠。这对于要增加贫困农民的现金收入,扩大贫困农村市场是十分有效的。贫困地区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都需要扶持

7、。以工代赈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完成好自身的任务,实现自身的工作目标。并与其它相关的政策措施整合、匹配好,而不是替代其它政策。综上,从以工代赈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以工代赈的任务就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困难群众的发展建立“平台”,打好基础。而不适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并结合以往工作台经验教训,以工代赈要体现它的公平性和无偿性,不能搞有偿使用;三是要体现以工代赈的公众性,切实面向贫困地区,面向受灾地区,面向困难群众,不搞大户扶持。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目 录编制依据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工程设计及技术

8、标准工程预算及资金来源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群众投劳方式、方法及劳务报酬发放工期安排项目资金管理工程效益工程后期管护措施附件:设计图纸、工程预算、平面示意图*县*镇2014年*村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二0一四年*镇人民政府按照*省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精神就本年度代赈项目建设需求,于年初向上级发改委呈递了项目建设可研报告书,经由上级下达建设目标责任,现编制如下项目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依据本方案根据*省发改委关于下达2015年部分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计划的通知(豫发改代赈20141553号),桐发改2014108号文件通知进行方案编制。项目建设地点*县*镇*村,从*村桃花河西桥头起到下刘湾组长1公里,

9、从*组到胡岭组长1.5公里。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四级水泥路2.5公里,路基宽5米,路面宽3.5米,厚0.18米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1路基工程:长2.5公里,宽5米,厚0.5米2路面工程:长2.5公里,宽3.5米,厚0.18米3主要技术指标:路基5米宽,路面3.5米宽边沟0.6米0.5米最小内线半径18米20米最大纵坡8%计划速度30公里/小时路承载最大值20吨工程预算及资金来源1工程预算情况: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镇人民政府委托*县*建筑有限公司对工程进行施工建设,建设单位按照*省道路建设工程规程及实施细则会同交通部门、公路部门对道路预修工程进行了勘测和预算。经测算全部完成该项目共需沙方1080立方

10、米,土方1570立方米,沙石方70立方米,碎石混泥土(250#比例)1580立方米,工程机械施工48小时,人工360个及其他工程、工量,工程预算分析详见附表。2资金来源情况:该项目总投资58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53万元(含劳务报酬5万元),市县配套5万元。六、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为保障施工,*镇就工程建设成立相应建设指挥、督导机构,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同志担任,副组长2名分别由副书记*、*同志担任,成员3人分别由镇干部、村委主要成员担任,并选镇人大代表一名专门负责工程质量督导;同时聘请县交通、公路等部门技术人员若干名对工程建设进行现场指导,密切配合相互协助,确保公路项目建设正

11、常进行。在质量上,从路基处理到路面工程选料、配料均由技术部门监督员把关,人大代表签字核验,坚决拒绝庸料进入工程环节,杜绝“豆腐渣”工程。七、群众投劳方式及劳务报酬发放群众参劳报酬以沿路群众和受益组户参劳为主,参劳项目主要以整修路基、路面边沟等辅助工程为主。劳务报酬标准严格按照*省以工代赈工程劳务报酬管理办法进行,支付报酬时分户按人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劳务报酬领支发放后,对发生的支出情况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八、工期安排工程预定于二0一二年十二月中旬开始施工,按照招投标方式选定有资质工程单位进行招投标,然后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期定为30天,即二0一三年元月中旬完成全部建设工程。九、项目资金

12、管理以定期初验为依据进行工程资金领用,严格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代赈资金、补助资金、市县配套资金,分用途、分途径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用款制度,保证项目资金安全使用。十、工程效益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保障区域群众需用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的及时调运以免耽误农时影响生产。对期熟农产品、果品外运外销起到保时保质运输,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据测算对比可增效80%,增加区域收入总量可达70万元左右。道路通达后可减轻群众劳动强度,处理供需矛盾,解决行路运输难等问题,受益群众500至800人,为今后群众生产致富将提供更大帮助。2社会效益交通的改善,树立了代赈扶持基层、服务基层群众的威信度,解决了行路难、就医

13、难、上学难等诸多社会矛盾。增强了干群关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照顾。在重效节能方面也能提高效力减少开支,更能促进区域内农副产品,减少支出成本,节约支出能源,使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保障群众生活安逸、生产稳定。十一、后期管护及措施为保障项目工程使用的连续和持久性,*镇人民政府及建设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已制定出相应后期工程管护责任制度,按照村民自愿原则,对项目管护进行村民“一事一议”,选定额定护路养路人员2人对道路进行长期管理,管护费用以镇政府财政支付一部分,村委会筹资一部分,群众捐赠一部分为主要手段进行支付,确保工程项目的长效使用。附:1工程预算表2工程设计图3项目位置图以工代赈工程预算表项目名称:*镇*村乡村道路序号主要工程名称及建设内容单 位数 量单 价合 计一路基工程5.001沙土方填挖立方米27204.102整修0.90二路面工程43.531混凝土配量立方米15800.02742.662辅设费用0.87三路面整理人工费个3600.013.60四机械工程费小时480.0241.15五过水涵处50.150.75六临时工程1.30七其他工程费2.67八合 计5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