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357516852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课题:21.古诗三首 课时数:2授课时间:教学目标A类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B类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C类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预习作业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课时第一板块知诗人 解诗题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

2、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1.知诗人: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2.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第二板块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塞、秦、征、还”指导书写: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学习生字“塞、秦、征”第三板块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2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5. 反馈交流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 秦汉)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大家跟读,学习“秦”字。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

4、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第四板块、悟诗情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1.从征人角度感悟。“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1)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三)感悟历史之悲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第五板块体会壮的感情出示从军行“黄沙

5、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第二课时第一板块引入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2.出示并理解课题。(: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齐读题目,说说对题目的理解第二板块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2.学习生字“催、醉”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6、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5.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三、学习古诗凉州词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什么?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指名读,

7、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6.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7.指导背诵。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学习生字读古诗,想象画面指名读,女生读

8、。学生交流想法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第三板块学习古诗夏日绝句(一)全诗内容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1)理解第一句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板书:生 人杰 死 鬼雄)(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板书:有骨气 有气节)4.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2)读了这段

9、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分组讨论(说说项羽的故事。)第四板块总结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