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7516775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景区互通工程(金带互通)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设计说明】 S-1目 录 第 31 页 共 31 页1. 初设批复及执行情况22.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22.1 路基设计原则22.2 路基横断面布置22.3 加宽、超高方案32.4 用地界33. 路基设计43.1 设计依据及规范43.2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43.3 路基设计标高43.4 填方路基设计43.5 挖方路基设计43.6 填挖交界路基设计53.7 低填浅挖路基设计53.8 特殊路基设计54. 路基压实标准、压实度及填料强度74.1 路堤填筑74.2 路堤的压实标准及压实度84.3 路基填料强度85. 路基支挡、加固

2、及防护工程95.1 填方边坡防护95.2 挖方边坡防护95.3 边坡施工注意事项95.4 挡土墙施工注意事项96. 路基、路面排水及其防护106.1 路基、路面排水107. 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108. 路面结构设计118.1 设计依据118.2 路面结构设计及技术参数118.3 材料组成、设计及性能要求138.4 路面施工168.5 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278.6 沿线路面材料概况288.7 拌和场设置289. 施工注意事项289.1 前期289.2 填方路堤289.3 挖方路堑299.4 路基压实299.5 本项目重要路段施工299.6 施工安全措施31第三篇 路基、路面设

3、计说明1. 初设批复及执行情况执行情况:暂无初设批复。2.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2.1 路基设计原则2.1.1路基工程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设计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2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2.1.3路基设计尽力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水浸路段路基边缘标高充分考虑与设计水位的关系。2.1.4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候、地震及已建、改建公路的基础资料,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

4、和边坡坡度。2.2 路基横断面布置2.2.1 G42沪蓉高速公路标准横断面布置整体式路基宽度25.0m。其中,行车道宽度43.75m,中央分隔带宽1.5m,路缘带宽20.5m,硬路肩宽23.0m,土路肩宽20.75m。整体式路基断面 图1 2.2.2 匝道标准横断面布置图2 单向单车道匝道 图3 单向双车道匝道 图4 对向分隔式三车道匝道 2.2.3 互通区外连接匝道标准横断面布置连接匝道(E匝道EK0+130EK2+809.986):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27.0m。其中,行车道宽度43.5m,中央分隔带宽2.0m,路缘带宽20.5m,硬路肩宽23.0m

5、,土路肩宽22.0m。图5 整体式路基断面 下穿渝万铁路路段分离式路基宽度13.25m,其中,行车道宽度23.5m,左侧土路肩宽0.5m,左侧硬路肩宽0.75m,右侧硬路肩宽3.0m,右侧土路肩宽2.0m。图6 分离式路基断面 2.2.3 改路工程路基宽度原则上根据原有道路宽度进行还建,既有道路宽度小于4.5米的按4.5米还建。2.3 加宽、超高方案单向匝道横坡一般采用2%的单向坡,根据匝道的平曲线半径,按规范要求分别设置不同的超高值。对向双车道匝道横坡一般采用2%的双向坡。匝道平曲线最大超高值为6%,土路肩横坡4%,GQ点处的超高横坡为0%。对于超高大于4%的路段曲线内侧的土路肩横坡同路面横

6、坡,外侧的土路肩设4%向外的横坡,其他路段均设4%向外的横坡。平曲线加宽:根据规范要求单向单车道匝道半径70m设置加宽,对向分隔式双车道匝道曲线内侧车道半径123m,曲线外侧车道半径117m设置加宽。匝道纵断面最大纵坡:出口上坡、入口下坡5%,出口下坡、入口上坡4%,特殊困难时可增大1%。2.4 用地界一般路堤段路基排水沟或构造物外缘以外1米范围为公路用地范围;桥梁段桥梁平面投影边缘为公路用地范围;一般路堑坡顶边缘线以外1米为公路用地范围,设截水沟时截水沟外缘以外1米为公路用地范围。弃渣场等用地范围已给出,为临时用地范围。3. 路基设计3.1 设计依据及规范1)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7、B01-2014)2) 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3) 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 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5) 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6) 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7) 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8) 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9) 部颁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Q-2006)10)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11)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8、JTG/T 3334-2018)12)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 38509-2020)3.2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3.3 路基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边缘处的标高。3.4 填方路基设计3.4.1 一般路基填方边坡设计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地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并经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后确定路基填方边坡坡率。路段内基本上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方(I类土除外)填筑,填筑前应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植物根。本路段路基填料主要为开挖产生的泥岩、砂岩、粉砂岩、亚粘土、粘土,路基填方地段地表覆盖层多为厚度不大的亚粘土、粘土,山沟间局部覆盖薄层淤泥质土,路基基础承载力高、整

9、体稳定性好,填筑材料、地质条件等对路堤建设十分有利。1)填方边坡填方边坡高度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5;8米20米,一般在20m高变坡处设2m宽平台,平台设向路基外侧4%横坡,采用1:2.0边坡率。坡脚设置1.0m宽的护坡道。3.4.2 陡坡路堤设计陡坡路堤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大于3m,阶面设向内倾斜24%的横坡。对于因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整体稳定性欠佳的路段,因地制宜设置了护肩、护脚和路肩挡墙、路堤挡墙、抗滑桩等支挡工程;为提高陡坡路堤的整体稳定性,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或路堤自身沉降过大致使路面拉裂,一般于路

10、床范围内铺3层土工格栅,当填方高度20m时,在第二级台阶处设置3层土工格栅进行加固处理。3.4.3 路堤基底处理路堤在施工前应清除地表植物根茎、耕植土、淤泥,水田或集水洼地,洼地地段应开沟、排水、晒干、清淤,必要设置横向排水碎石盲沟,并做好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在路堤填筑前还应实施地基填前夯实;对基础软土层较厚的填方路段应将采用软土清除换填、深层排水固结等措施处治,填方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筑前先开挖宽度不小于5米的台阶。3.5 挖方路基设计3.5.1 一般路基挖方边坡设计路堑边坡设计应充分结合边坡的地层岩性、构造裂隙产状与路线关系、岩体风化程度、力学性质和开挖高度等条件,并兼顾地形地貌、土石

11、方平衡等因素,符合新设计理念倡导的设计思维,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边坡设计与边坡防护工程紧密结合。边坡坡率:土质边坡采用1:11:1.5,泥、砂泥岩互层岩质边坡采用1:0.51:0.75,厚层砂岩边坡采用1:0.51:0.75。放坡后采用三维网植草、挂双网喷射有机基基材、锚杆框架梁+植生袋等防护措施,同时采用弧形坡脚、坡顶,坡脚碎落台培土植草绿化。碎落台:在挖方路基边沟外与一级挖方边坡坡脚间设置1.5m宽的碎落台。边坡平台:当挖方边坡较高时,设计为台阶式边坡;每10米高设边坡平台一道,平台宽2.0米,对于挖方边坡汇水较大,按需在边坡平台设置平台截水沟。3.6 填挖交界路基设计为了减少路基纵、

12、横向填挖交界处的不均匀沉降,在路床范围内设置三层土工格栅,层间距0.3米,伸入挖方区8米,伸入填方区8米,采用双向钢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80KN/m,延伸率3%,连接点极限分离力500N。填方区过度段采用挖方中符合填筑要求的填料进行填筑,如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地表开挖反向台阶,台阶宽度3m,坡度24%。同时为保证路基地下水排放通畅,在路基填挖交界处土工格栅下部设置横向渗沟。土工格栅施工时应在平整好的下承层上铺设,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褶皱和重叠现象。土工格栅在存放以及施工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曝晒或暴露,以免其性能劣化,现场施工中发现土工格栅有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

13、土工格栅层间距30厘米,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米,同一层接长段一般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3.7 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当土质路基填方高度H1.6米(路面+路床)时,视为低填路堤;土质挖方高度小于0.8米(路床)时视为浅挖路基,首先清除表土30厘米,然后翻挖碾压不小于50厘米;要保证车辆动荷载有效作用区范围(80厘米)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对于地基土含水量较大或不符合要求的土质应清除换填碎石土进行处理,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3.8 特殊路基设计3.8.1 软土地基路堤设计沿线水塘、鱼塘、沟槽及水田较

14、多,低液限粘土大部分厚小于3米,一部分厚23米,少部分3米以上。该部分地表多为水田或渔塘,常年积水。粘土多呈可塑状,部分为软塑至流塑状,含水量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模量小,孔隙比大,承载力低,沉降量大。为解决部分路段工后沉降量过大,路堤稳定性差,保证路基正常使用,必须对过湿土地基路段进行处理。 过湿土地基处理原则:根据勘察成果及路基填挖方高度,对路基进行沉降计算,根据总沉降及预压固结沉降计算工后沉降,当工后沉降30cm时或存在渔塘或藕塘,考虑施工方便,应进行处治。过湿土路基施工应选择在旱季施工,施工前应先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开挖纵横明沟),疏干地表水,截断周边水。上述处治原则按照路堤的施工期为一年计算确定。路堤填筑时间为180天,预固结时间为180天,然后铺筑路面。所以施工期不能少于360天,路堤达到设计高度后预压固结时间不能少于180天。路面施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