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57515183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全]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全]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全]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全]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全]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全](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沥青摊铺施工管控作业指引编制日期2013-1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修订记录日 期修订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目录第一条目的第二条适用范围第三条作业指引第四条附件第一条:目的:为规范沥青摊铺管控流程,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保证园区市政道路建设整体品质,特制定本指引。第二条:适用范围:适用于园区建设事业部所有市政道路沥青摊铺管控。第三条:作业指引1.预控措施:1.1、项目负责人依据附表1所述内容逐项进行检查落实,并针对项目沥青摊铺编制*项目沥青混凝土摊铺管控方案,经项目经理审核后上报工程部审批,包括但不限于表中所述内容。1.2、质量管控重点参考附件2沥青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形成原因以及防止

2、措施,参加施工单位铺油交底会,针对各项问题,布置详细的防止措施。2.施工过程控制:2.1、上下面层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做试铺路段,试铺路段经现场实测论证,确定机械配套、松铺系数、标准压实度、碾压遍数等。各项技术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全路段施工。2.2、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沥青砼混合料质量应作为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中质量重点监控。2.3、施工单位应根据进场原材料认真设计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2.4、监理单位要派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沥青混合料场旁站控制,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查:主要是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抗剥落剂等。2.5、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方案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摊铺。2.6、现场监理工程师、甲方

3、工程师要检查摊铺机行进速度、每道工序的碾压遍数、接缝、井周围的处理等。2.7、要加强在沥青砼摊铺过程中的质量巡查,按规范规定项目及频率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检测,检查成型路面的检测,如压实度、平整度、厚度、标高、弯沉值等,检查对试验路段进行的质量评定。2.8、甲方项目负责人要检查落实专项方案的落实情况,切实保障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2.9、甲方工程师根据现场实施情况填制附表2。3. 成品检查3.1、 施工单位要及时对成型路面进行相关试验检测,并进行质量评定,同时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3.2、甲方工程师参与沥青路面的验收。第四条:附件附表1沥青摊铺管控表附表2沥青摊铺施工过程检查表附件3沥青混凝土常见

4、质量通病、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附表1.沥青摊铺施工预控检查表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控制要点检查内容检查意见检查人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方案有针对行,可操作性。内容至少包括:工程概况、施工工艺及措施、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及措施、环境保护措施、施工难点的控制措施等。(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沥青厂家考察厂家规模:注册资金:年产值:(能否满足项目施工要求)业绩:(本年度不低于三条同等规模的道路)实验室资质;日生产能力:运距:(距项目距离,行驶时间)运输能力:拟投入辆运输车;供货合同签署情况:是 否材料准备摊铺机:型号:,数量:压路机:型号1:

5、,数量:型号2:,数量:型号3:,数量:型号4:,数量:(能否满足项目施工要求)(要求:至少包括双钢轮、胶轮、小型压路机)其他:夯锤: 有 无振动夯板:有 无烙铁: 有 无靠尺: 有 无测温计:有 无运输车:型号:,数量:工人数量:原材试验检测报告 : 有 无(配合比是否报批 )底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中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面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技术准备铺油准备会: 有 无(人员分工明确,安全、技术交底到位,具备相应资质,能胜任相应岗位)专业分包: 是 否人员分工材料员:(姓名),(资质)测量员:技术员:试验员:安全员:现场监理:技术交底:有 无(技术、安全交底要详细、具备可操作性,有检验标准)

6、安全交底:有 无测量放线:横向每510m增设一点,交叉路口应用5m*5m高程方格网控制,变坡处基准桩应加密。(是否按要求做好基准桩)高程控制:在设定道路中心线、边线与高程控制点后,应设定摊铺机行走基准桩、导梁,其位置、高程准确。(是否设定好各控制点和行走基桩)路缘石安砌完毕: 是 否路缘石是否临时覆盖:是 否(是否做好成品保护)乳化沥青底基层是否清理干净:(用法、用量是否合理,底基层是否清理干净)乳化沥青用量:石屑用量:检查井高程: (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附测量记录)雨水口高程: (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项目经理意见:项目经理签字:注:1、项目负责人填制上表,并签署检查意见。项目经理针对整体情况签

7、署意见。2、项目负责人针对沥青摊铺另行编制上报工程部审批,包括但不限于表中所述内容。如: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附表2沥青摊铺施工过程检查表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控制要点检查内容检查意见检查人天气/风力(是否适宜沥青施工)温度机械设备及材料情况摊铺机:型号:,数量:压路机:型号1:,数量:型号2:,数量:型号3:,数量:型号4:,数量:(是否和施工方案计划一直,能否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其他:夯锤: 有 无振动夯板:有 无烙铁: 有 无靠尺: 有 无测温计:有 无运输车:型号:,数量:工人数量:底层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中层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面层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

8、(要填写沥青厂家生产配合比)现场技术控制情况人员到位情况材料员:(姓名)(人员实际到位情况)测量员:技术员:试验员:安全员:现场监理:路基(地面层)、检查井、雨水口高程(附高程记录)乳化沥青喷洒(用量、是否均匀、破乳)温度控制摊铺温度(需附现场温度测量记录)初压温度复压温度终压温度碾压初压设备及遍数(是否严格按试验段结论及方案要求进行碾压)复压设备及变数终压设备及变数松铺系数成品检查检查井、雨水口、接缝处理情况高程检查结果(附测量记录)平整度(用靠尺进行抽查)项目经理意见:项目经理签字:注:1、项目负责人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填制本表2、项目经理进行复核。附件3: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防治

9、措施一、路面面层离析形成原因: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2、沥青混合料不佳。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4、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防治措施: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铺面厚度相适应。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3、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落锥底。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二、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形成原因: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

10、。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3、压路机质量小,压实遍数不够。4、压路机未走到边缘。5、标准密度不准。防治措施: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的级配。2、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3、选用符合要求质量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4、当采用埋置式路缘石时,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且紧靠路缘石碾压;当采用铺筑式路缘石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边缘10cm左右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减少边缘向外推移。5、严格马歇尔试验,保证马歇

11、尔标准密度的准确性。三、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形成原因:1、装卸、摊铺过程中所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局部混合料温度过低。2、碾压混乱,压路机台套不够,导致局部漏压。3、辗压温度不均匀。防治措施:1、料车在装料过程中应前后移动,运输过程中应覆盖保温。2、调整好摊铺机送料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饱满齐平。3、合理组织压路机,确保压轮的重叠和压实遍数。四、枯料形成原因:1、砂及矿料含水量过高,致使细料烘干时,粗料温度过高。2、集料孔隙较多。防治措施:1、细集料以及矿粉的存放应有覆盖,确保细集料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2、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定时,应废弃。3、对孔隙较大的粗集料,应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使孔隙

12、中的水分蒸发,但应控制加热温度。五、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形成原因:1、马歇尔试验孔隙率偏大或偏小。2、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3、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4、油石比控制较差。防治措施:1、在沥青拌和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2、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3、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4、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5、严格控制压实度。六、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形成原因:1、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大。2、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3、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4、承包商设定拌和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比误差下限值。5、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防治措

13、施:1、保证石料的质量均匀性。2、对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进行检查标定,并取得计量认证。3、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油石比在规定范围内。4、按试验规程认真进行油石比试验。5、保证吸尘装置工作正常和矿料沥青用量的准确。6、将每日沥青用量和集料矿料用量进行计算,验证油石比是否满足要求。七、沥青面层施工中集料被压碎形成原因:1、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较多。3、石料中软石含量或方解石含量偏高。4、碾压程序不合理。防治措施:1、选择压碎值较小的粗集料。2、选用针片状颗粒含量小的粗集料。3、控制碾压遍数,以达到规定压实度为限,不要超压。4、应按初压、复压、终压程序碾压,初压用钢轮,复压用胶轮,终

14、压用钢轮碾压,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八、沥青混合料检验中粉胶比不合格形成原因:1、用油量不符合标准。2、矿粉用量不符合标准。3、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或针片状含量过高,造成石料被压碎增加小于0.075mm级配数量。4、集料颗粒含有粉尘,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集料未用水洗法筛分。5、拌和楼吸尘装置未能有效吸尘。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2、选用压碎值小、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少,0.075mm以下颗粒含量较少的石料。3、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集料筛分应用水洗法。4、保证拌和楼吸尘装置的有效矿粉、沥青用量的准确。九、沥青面层厚度不足。形成原因:1、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2、施工时未根据每天检测结果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3、摊铺机或找平装置未调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