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7514829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1. 概述21.1. 工程背景21.2. 工程概况22. 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及依据22.1. 设计依据及规范22.2. 技术标准3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3.1. 地形地貌33.2. 气象、水文33.3. 地质构造43.4. 地质构造43.5. 地层岩性43.6. 基面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53.7. 水文地质条件53.8. 水、土腐蚀性评价63.9. 不良地质现象63.10. 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64. 工程设计84.1. 设计原则84.2. 道路工程84.3. 路面工程114.4. 路基设计134.5. 路

2、基排水144.6. 其他附属工程154.7. 支挡结构设计195. 其他施工要求226. 危大工程重点部位、环节及相关建议247. 工程监测248. 工程数量表261. 概述1.1. 工程背景1.2.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2)工程地点:3)建设范围:轨道四号线二期鱼庙路站与果园港连接通道工程以鱼庙路站2A出入口处为起点,全长约718.733米的人行步道,连接至疏港大道。其中主线全长618.733m(K0+000618.733),辅线B线全长100m(BK0+000BK0+100),道路总宽度3.5m,净宽3.0m。3)建设内容:土石方工程、人行步道道路工程、结构工

3、程、照明工程等。2. 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及依据2.1. 设计依据及规范1)轨道四号线鱼庙路站连接道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北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2.10;2)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3)龙盛片区控制规划图4)中远海运地块规划图纸5)中远海运地块(J01-7-1/01)北侧边坡地灾治理工程勘查报告(2019.4)6)业主提供的1:500实测电子地形图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10)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 69-95)(1998

4、年局部修订);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 11-2011)(2019年版);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15)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16)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19)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和文件20)国家和重庆市其它相关规定和要求。2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

5、1-20212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4)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2.2. 技术标准(一)设计荷载:人群荷载:5.0KPa。(二)路幅总宽度3.5m。净宽3.0m。(三)抗震烈度:基本地震烈度6度,动峰加速度为0.05g。(四)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结构的重要性系数r0 =1.1。(五)挡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六)步道纵坡:纵坡小于1.0%,最小纵坡0.3%,高差较大处设置人行梯步;(七)步道横坡:单向1.0%横坡;(八)栏杆高度:1.1m。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

6、 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福港大道附近、邻近果园港,自重庆主城上G50高速至鱼嘴互通立交下道,沿福港大道行进约11km即可到达场地,交通方便。场地地形为一丘坡,顺丘坡发育一冲沟,拟建道路即沿冲沟两侧展布,整体北西高、南东低(起点高终点低),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角一般530,局部基岩陡坎可达5070。地面高程230.94279.72m,相对高差48.78m。拟建工程场地地貌总体属剥蚀丘陵地貌。3.2. 气象、水文3.2.1气象:勘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四季分明,气温高,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冰雪少,风力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的特点。据气象站19

7、352006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3,夏季日极端最高气温43,冬季极端最低气温-3.1。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7.01mm,大于1000mm的降雨量的年份占70%,最大降雨量为1544.8mm(1968年),最小降雨量740.1mm(1961年)。降水全年分布不均,春季为280.1mm,夏季为494.0mm,秋季为270.6mm,冬季为57.0mm。大于50mm的降水日数,平均每年23天,日最大降雨量可达450.5mm。区内气候适宜全年施工。3.2.2水文:拟建范围内未见池塘、湖泊、水库等大型地表水体;场地发育一北东-南西向季节性冲沟,纵坡陡,达约18.5%。根据调查访问,冲沟主要排泄

8、冲沟两侧丘坡受降雨形成的山水,旱季时沟内无水。由于纵坡陡,冲沟没有单一的洪水位标高,调查洪痕得知山洪水深约0.5m;冲沟汇水面积约2.1km2。修筑完成后道路位处冲沟两侧,雨季时地表水丰富,山体汇水面积大,山体汇集的地表水会沿着冲沟或斜坡坡面冲泄而下,其流速快、冲击力较大。因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渗水、积水、冲刷等不良现象,此外,积水过多可能还会诱发塌方等地质性灾害,进而破坏公路路基,路面及其他公路设施,给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营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影响工程质量,对此应作好相应的截水、隔水及排水措施。3.3. 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大盛场向斜南东翼,临近区域无断层构造发育。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

9、为31522,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断层。在场内及邻近岩体中可见两组构造裂隙:裂隙产状16564,裂面平直,微张,无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间距0.401.50m,延伸长1.003.10m; 裂隙产状9260,裂面平直,微张,无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间距0.51.8m,延伸长1.22.8m。3.4. 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大盛场向斜南东翼,临近区域无断层构造发育。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为31522,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断层。在场内及邻近岩体中可见两组构造裂隙:裂隙产状16564,裂面平直,微张,无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间距0.40

10、1.50m,延伸长1.003.10m; 裂隙产状9260,裂面平直,微张,无充填,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间距0.51.8m,延伸长1.22.8m。3.5. 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场地上覆土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现由上至下分述: 3.5.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泥岩、砂岩碎块石、角砾、粉质粘土等组成。砂质泥岩、砂岩碎块石粒径一般约20350mm,地表可见最大块径约500mm;碎石含量约25%45%,均匀性差,粉粘含量约55%55%,可塑状。稍湿饱和,松散。系整平场地时人工无

11、序抛填,堆填时间不均匀,部分为新近回填。分布于K0+360K0+626.120(终点),为场地次要土层。未被污染。本次勘察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3.50m(ZY30)。2粉质粘土(Q4el+dl):褐色,呈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本次勘察揭露最大厚度1.80m(ZY2)。除路段K0+360K0+626.120(终点)外,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为场地主要土层。不整合3.5.2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较重,局部含灰绿色砂质条带或砂岩夹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为场地主要岩性,整个场地除中段部分,其余均有分布。本

12、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20.40m(ZY32)。2 砂岩(J2s-Ss):灰色灰白色。矿物成分由石英、长石等组成。局部含泥质较重或薄层泥岩。中粗粒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主要于K0+100、K0+320处有零星分布,本次勘察揭露最大铅直厚度4.5m(ZY1)。3.6. 基面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内,基岩埋深0.3025.33m(ZY31),基岩面倾角一般1025,局部达40。据钻探揭露的实际情况,将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3.6.1 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质软,泥岩手折易断,砂岩手易捏成砂,岩体破碎。其厚度小、变化较大,本次钻探揭露厚度0.20(ZY31)3

13、.8m(ZY32)。3.6.2 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主要呈短柱状、柱状,少量碎块状,岩芯节长一般0.300.35m,属较完整岩体。揭露最大铅直厚度16.60m(ZY32)。具体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剖面图、柱状图。3.7.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场地地貌总体上属剥蚀浅丘斜坡沟谷地貌,地形总体西高东低,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沿地面及基岩面排泄汇入场地最低点,场地上覆人工填土,属透水层,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属隔水层,砂岩属含水层。拟建场地地下水贫乏,地下水补给条件差,补给水源少,渗透性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为简单。3.7.1 地表水拟建场地大部为原始地貌,拟建道路位于丘坡,本次勘察时,未见地表水

14、发育,拟建场地内现状地表水较贫乏。场地发育一北东-南西向季节性冲沟,纵坡陡,达约18.5%。根据调查访问,冲沟主要排泄冲沟两侧丘坡受降雨形成的山水,旱季时沟内无水。由于纵坡陡,冲沟没有单一的洪水位标高,调查洪痕得知山洪水深约0.5m;冲沟汇水面积约2.1km2。修筑完成后道路位处冲沟两侧,雨季时地表水丰富,山体汇水面积大,山体汇集的地表水会沿着冲沟或斜坡坡面冲泄而下,其流速快、冲击力较大。因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渗水、积水、冲刷等不良现象,此外,积水过多可能还会诱发塌方等地质性灾害,进而破坏公路路基,路面及其他公路设施,给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营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影响工程质量,对此应作好相

15、应的截水、隔水及排水措施。3.7.2 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根据分析,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雨季大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场地上覆零星填土呈松散状,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弱透水层),富水性差,下伏泥岩属隔水层,砂岩为含水层,但其含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充填情况控制。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在雨季,场地内原始地形低洼、近邻冲沟和土层厚度大的地段,可能存在较丰富的地下水,但其排泄快。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2.孔隙水孔隙水分布于场地素填土中。素填土结构松散松散,孔隙度大,不易蓄存水分。粘性土呈可塑状,土层透水性弱,属弱含水层。水量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水量受呈现旱季少雨季多的特征,但多为短时性地下水。根据地区经验,填土渗透系数12.004m/d,属强透水层。3.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主要埋藏在基岩裂隙中,工程区未见泉水出露。根据地区经验,砂质泥岩渗透系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