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357513455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七月名校联合测评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最近查询科研文献时,发现两个现象值得注意,很有必要提出来在这里说一说。一个是国内相当多的学术

2、刊物把“摘要”与“提要”混同了。这种混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提要”当成了“摘要”;二是“摘要”与“提要”并用而无区别。请看下面四个相关的例子:(1)摘要:本文认为区隔性原则是广告修辞所特具的艺术准则,可作出三个层面的逻辑归纳,即观念区隔、信息区隔、语境区隔。这种区隔并不是单纯形式化的或艺术个性化的区隔,而是基于经营的策略性、观念性、市场性、方向性、诉求性以及主观选择和客观差异性原则而进行的匠心制作。(2)摘要:本文试图通过鸦片战争以来,华文传媒在全球化语境的言述方式的变化来论证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特别是新闻传播媒介不仅充当了中华民族的全球化运动的先锋,也翔实地记载了本民族走向世界、进

3、入潮流的历程,同时也反映全球化在中国的互动的轨迹。(3)提要:“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调整期。此间经济增长乏力,民间需求极度萎缩,通货紧缩状况严重,财政状况空前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日本经济持续萧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泡沫经济”破灭的负面影响所致,一方面主要是现有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日本经济的正常运转。由于这一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日本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难以出现根本性改变。因此,日本经济要步入战后恢复的轨道尚需时日。(4)摘要: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基本结束取得胜利后宣布反恐进入新阶段,其对外战略继续围绕反恐展开,美将扩大反恐空间,跃出阿富汗,伸展东南亚、高加索和中东等地区

4、。同时扩展反恐外延,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纳入反恐范畴。为了最后取得反恐胜利,美将增加军备开支,进一步增加军事力量,并加强与大国合作。美反恐扩大化引起了国际社会质疑,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也产生负面影响。上述四例中(1)(2)的“摘要”在行文语言方面显然与(3)(4)有别,即比后者多了“本文认为”“本文试图通过”这类正文里未出现的语句;而(3)(4)虽是同刊同期且行文语言并无不同,却一个是“提要”,一个是“摘要”。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对“提要”或“摘要”提出指导性权威性要求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中要求使用“提要”,它对“提要”的要求是:“提要应该1002

5、00字。准确论述论文的主要观点,不加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按照这种意见,则(1)显然不属于“提要”,因为“本文认为”属于“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的范畴,而(3)则符合它所说的“提要”要求。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关于印发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通知(后简称通知)中规定用“摘要”,它的要求是:“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从这一规定中,实际看不出“摘要”与“提要”的不同。因为何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会有见仁见智的理解;关乎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方法等的介绍是不是“主要内容信息”,恐怕会有不同的看法;而“独立性和自含性”又似乎语焉不详,因为它没有作

6、出语用上的规定来保证这种“独立性和自含性”的实现,何谓“独立性和自含性”,盖只能凭个人的模糊感受。有鉴于此,说(2)是“提要”也未尝不可,因为“本文通过论证”实际介绍的是问题的研究方法,而不是阐述文章的主要观点,可视为缺乏“独立性和自含性”。那么,“提要”与“摘要”之间到底有无不同?如果有,其差异体现在何处呢?笔者以为,“摘要”不等于“捉要”,“提要”也不同于“摘要”,二者不应混淆。北京大学学报主编龙协涛教授在一次专题报告会上曾专门谈到“摘要”与“提要”的差异。他说:“论文的摘要与捉要不一样。摘要是要写出自己最新锐的观点,不需要概括叙述,可以单刀直入托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在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等字

7、样,评价性的语言也不能要,否则就成了评论,摘要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最干净地放在那里。”龙先生的见解是正确的,但他只是着重“摘要”的作用和要求,而没有进一步指出“摘要”与“提要”其他方面的区别。笔者以为,“摘要”与“提要”的区别在于:作用不同。“摘要”主要用来揭示文章的最主要观点或结论。而“提要”可以用来介绍文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选题意义或价值、研究现状或方法等内容。行文语言不同。“摘要”应该完全是论文中的话,或者是论文中浓缩出来的话;“提要”则可以有论文之外的说明选题意义、研究价值或方法等的话语,因而可以出现“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作者认为”,“通过”等正文以外的词语。意义自足性不同。“摘要

8、”是语义完整的关于文章主旨的紧缩性短篇,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是说通过它就能洞悉论文的基本内容;而“提要”是个导引,只能“登堂”,不能“入室”,要了解题旨得详阅下文。篇幅长度不同。通常情况,“提要”比“摘要”要简约些,“摘要”则往往字数多、语句长些,因为主要观点或内容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阐述清楚的,而“提要”的内容则可长可短。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为,论文的正文前面以用“摘要”为宜,因为它可以用集约性的语句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提挈,也能方便读者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洞察。规范就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中国的学术研究要走向世界,首先在国内得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然后才谈得上与国际惯例接轨。因

9、此,作为论文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摘要”或“提要”应当内涵明确、外延清楚,以往那种因无明确界定而混用的现象应当避免;有关方面制定的规范也要清楚、具体、便于操作。这样才能有利于论文的写作和编辑实践。(节选自徐建华“摘要”与“提要”宜分清)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目前国内相当多的学术刊物将“摘要”与“提要”混同在一起,或是概念混淆、或是并用无区别,这引起作者的注意并引发探讨。B按照清华大学颁布的规范要求,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不宜出现在“提要”中,因此本文中所举例子(1)不属于“提要”。C根据通知的规定,对“摘要”的要求是能够客观的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

10、性和自含性。但作者认为从这一规定实际看不出其与“提要”的区别。D根据作者的观点,“摘要”相对“提要”而言可以用更精炼的语句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选题意义进行概括,因此论文的前面用“摘要”更宜。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为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和“提要”应当内涵明确、外延清楚。在统一的规范后,中国的学术研究才谈得上与国际惯例接轨。B根据龙协涛教授的观点,“摘要”与“提要”是不一样的,“摘要”要把自己的观点最干净地放在那里,作者赞同此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摘要”与“提要”的区别。C文中所举四例,(1)(2)在行文语言方面多了一些“本文认为”“本文试图通过”

11、这类文字,这类文字在论文正文中并未出现,这与(3)(4)行文明显有别。D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措辞严谨,使用诸如“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基于上述分析”等语言让作者观点有理有据。同时也使用了引用、举例、类比等论证方法让文章论证严密。3根据本文作者对“摘要”与“提要”的区别界定,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 )(3分)A根据“作用不同”一点,例(2)当属“摘要”而非“提要”。B根据“行文语言不同”一点,例(3)应属“提要”而非“摘要”。C根据“意义自足性不同”对“摘要”的界定,即通过它就能洞悉论文的基本内容,例(3)是符合要求的。D根据“篇幅长短”一点,“提要”比“摘要”要更简约,因此“提要”的

12、内容通常是很短的。4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5根据本文对“摘要”和“提要”的界定,说明以下文段可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这篇文章的“摘要”还是“提要”?为什么?(6分)自然界的生物存在自然选择法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所有的博物学家都承认自然变种的存在。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的变异种,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物种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因此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出现了繁盛、有大量变种等生物现象。自然选择还可以解释生物的演化、改良、灭绝,以及规划大小不等的类群等生物现象。同时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稳定性与变异的缓慢性。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美”,让生物得到适应与改良。但这种适应与改良并不是绝对和完美的

13、,也是有一定条件与局限性的。(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野地上的麦子刘亮程好几年,我们没收上野地上的麦了。麦子在大概的月份里黄熟,具体哪天黄熟没人能说清楚,由于每年的气候差异和播种时间的早几天晚几天。还由于人的记忆。好多年的这个月份混在一起,人过着过着,仿佛又回到曾经的一些年月里,经过的事情又原原本本出现在眼前。人觉得不对劲。又觉得没什么不对劲。麦子要熟了,每年要熟一次。仿佛还是去年前年被人割倒的那些麦子,又从黑暗中爬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到这个月份里。那时正值玉米长到一人高,棉花和黄豆也都没膝,村子被高高矮矮的庄稼围着,连路上都长出草和粮食。一条路隔段时间

14、没人走,掉在路上的麦粒、苞谷豆、草籽就会在一场雨后迅速发芽,生长起来。路上的土都很肥沃,牲口边走边撒的粪尿,一摇一晃的牛车上掉下的肥料和草,人身上抖下的垢甲,凡从路上拉来运去的东西,没一样不遗落一些在路上。春播一过路往往会空一阵子,有些路就是专门通向一块地,这块地里的活干完了,路也就没人走了。等过上一两个月,人再去这块地里忙活,这才发现路上已长满了作物,有麦子、玉米、黄豆,还有已经结上小瓜蛋子的西瓜秧,整个路像一条绿龙,弯弯曲曲伸到人要去的那地方。人在路头愣望一阵,想他们麻袋上的那个小洞、车箱底的那个细缝,咋会漏掉这么多种子。人实在不忍心踏上去,只好沿路边再走出一条新路。麦子成熟的香味就在这个

15、时候,顺风飘来,先是村西边的人闻到。麦子快要熟了。嗯,是麦子熟了。打镰刀的王铁匠锤停在半空,愣了一下,麦香飘过他的铁炉的一瞬被烤熟了,像吃了口新麦锅盔的感觉。编筐的张五突然停住正编的一根榆树条,抬头朝天上望。麦子已经熟了,快给村长说说去,该安排人割麦子了。正往车上装羊粪的韩三扔掉铁叉快步朝村东边走去,新麦的清香拨开浓浓的羊粪味钻进他的鼻孔里。他刚迈出两步、风已经翻过一家家房顶把麦香刮到村东头,全村人都闻到麦香了。这时候,村长就会派一个人骑马去野地走一趟,看看麦子黄到了几成,哪天下镰合适,以便安排劳力。有一年人们闻着麦香走向野地,全村150多个劳力,十几辆大车,浩浩荡荡走了一整天,天黑透走到野地

16、,连夜在地头搭棚、支炉灶、挖地窝子。人马疲困已极。第二天一早,人们醒来一看,麦子还青着,只黄了一点麦芒。麦子成熟的气息依旧弥漫在空气里。是哪一块麦地熟了。有人站在车上,有人爬上棚顶,朝四下里张望。肯定有一块麦子已经熟透了。谁也不知道这块麦地在哪里。仿佛是去年前年随风飘远的阵阵麦香,被另一场相反的风刮了回来,又亲切又熟悉。人们住下来等麦子黄熟。也就几天就能下镰了。节气已经到了,麦子不黄也说不过去。最多三五天吧,回去屁股坐不稳又得再来。人们等到第五天,麦子还没黄。第三天的大太阳,本来已经把麦穗催黄了,可是天黑前下了一场雨,一夜过去,麦子又返青了,跟刚来时一模一样。第六天上午,磨利的镰刀刃已开始生锈,带来的粮食清油也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