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第二课时教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357513163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第二课时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 学内 容9.短诗三首教 学课 时 3-2执 教日 期教 学目 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教 学重难点1.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2.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学资源课件预习作业设计(自学)1.朗读课文5遍。2.自学本课生字词,并描红。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 注【板块一】自学内容反馈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繁星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

2、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1.学生读诗2.其他同学作补充,情感朗读3.了解作者冰心,说说你所查到的资料4.书空课题。复习检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温诗歌的美好意境,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板块二】互学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

3、的感受?(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4. 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预设:困难、挫折、痛苦)(板书:风雨: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预设:学生课前

4、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1.相互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说说自己识记生字词的方法。3.听名家诵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4.大家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1.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交流,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2.小组讨论,“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

5、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情感做“支点”。【板块三】导学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1. 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2. 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课文中精彩的句子?2.相互交流,给写得好的句子做好批注。3.同学相互交流,体会文中词语表达的准确性。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板块四】用学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的回忆 ()的园中 ()的叶下 ()的清响三、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1.哪一颗星没有光? 2.哪一朵花没有香? 作业:母亲节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如果让你选择一首小诗为母亲诵读,你又会选择哪一首?快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吧!1.学生动笔答题。2.相互交流答案,并且订正答案。板 书设 计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风雨: 狂风暴雨 繁星 困难 挫折 痛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教 学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