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57506096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知识资料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安全知识资料一、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这个方针科学、准确地表达了“防”和“消”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我们消防工作的特色。(一)“防”与“消”的关系做好消防工作,必须认真执行消防工作方针,而执行好消防工作的方针,尤其对防火与灭火之间的准确理解。“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是要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人们思想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火灾多数是可以预防的。当然,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各种偶发的因素,要完全避免火灾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

2、人们要有两手准备,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防止炎灾发生,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灭火准备。万一发生火灾,尽快地发现,尽快地消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的整体。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有防火与灭火的分工。但是,它们又是相互结合的,防中有消,消中有防,防为消创造条件,消为防提供补充。防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避免火灾的危害,而消则可以减少已发生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二)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消防工作方针,首先要强调对火灾的预防。在防火方面,自古以来就有防患于未然的传统。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火灾是人为造成的。因此,火灾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预防

3、工作做好了,就能够减少火灾的发生,即使发生了火灾,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所造成的危害。所以,贯彻执行消防工作方针,就应该在“预防为主”上下功夫花力气。“预防为主”,一定要抓好宣传教育,使人们重视消防工作。“预防为主”,必须确立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保证措施落实。“预防为主”,一定要有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以消除火灾隐患。(三)防消结合,做好灭火准备消防工作方针,强调在做好火灾预防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及时扑灭发生的火灾。“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正确地反映了人们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 “防”和“消”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达到同一个目的

4、的两种手段。二、消防工作的原则(一)消防工作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是消防法第二条所做的明确规定。就是说:各级消防监督机构是消防管理专门机关,对消防管理负有组织、监督、业务指导。消防管理是全社会的事,只有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才有基础,各项措施才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做到防有基础,消有力量。(二)安全与生产相一致的原则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需安全,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需服从安全的原则,要先解决安全问题后再生产,解:在自查、或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或发现火灾隐患,要在整改复查合格全方可投入生产。(三)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原则严格管理即:制订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消防规章制服度

5、;科学管理即:运用科学的理论,现代化的技术进行管理;依法管理即:严格依照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法令进行管理。(四)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是责任与权力相结合,企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必需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授权分管领导、各科室、车间班组,以至到每个职工,做到层层落实,职责到人,从而形成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结合的消防工作管理网络,才能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第二章 消防基础知识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使用火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和手段,但是火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但火又能成为一种具有

6、很大破坏性的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成胁。人类用火的历史,也是一部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问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一)火灾的定义及分类火灾,是指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换句话说,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对象,都称为火灾。根据火灾燃烧的物质的特证,火灾分为四类: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麻、纸张等;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沥青、石蜡等;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甲烷等。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二)燃烧条件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

7、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条件,燃烧就不会发生。人民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证明,要发生燃烧,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可燃物。凡能在空气、氧气或其它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液化气气油煤炭纸张等等。可燃物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对于三种状态的可燃物来说,其燃烧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是气体比较容易,其次是液体,最后是固体。第二个是助燃物。也可说是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并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着火或爆炸的

8、物质,称为助燃物。助燃物,实质上是氧化剂, 氧化剂是一种能氧化其它物质而本身被还原的物质。氧化剂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就是氧气。空气、氯、溴、氯酸钾、过氧化钠等都是氧化剂,都能帮助和支持燃烧。人们通常所说的助燃物是指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第三个是点火源。凡中能引起可燃物着火或爆炸的热源,统称为点火源(又称着火源),通常人们把一个火种引燃其它物质的过程称为点火。所谓点火,就是给可燃物质提供一个能量,在这个能量的作用下,可燃物与与助燃物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着火。常见的点火源种类很多,根据火源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明火焰、炽热体、火星、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和生物热、光辐射。实验证明,燃烧不仅必需具备

9、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并且满足相互之间的数量比例,同时还必需使三者结合、相互作用。否则,燃烧也不能发生(例如:在一间房子里,有木料等可燃物,有满空间的助燃物(空气),也有火源(电源),构成燃烧的条件具在,可是并没有发生燃烧现象,这就是因为这些条件没有相互作用的缘故。(三)燃烧类型燃烧按其形式的条件的瞬间发生的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爆炸四种类型,它们具有共同的特证,但表现形式不同。1.闪燃。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做闪燃。2.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能继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以出现火焰为特证,这是日常生产

10、、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例如:打火机点燃纸张) 。3.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着火现象,叫自燃。在规定的条件下, 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底温度,叫做该物质的自燃点。根据热的来源不同,物质的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大类。物质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两种现象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自燃的初始热量来源不同,前者虽不是明火接触,而是受外部加热的作用。后者是物质内部发生物理、生物、化学作用的热效应。造成成自热自燃的热能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吸附热等。4.爆炸。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爆炸按其爆

11、炸过程的性质,通常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1)核爆炸。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爆炸,就属于核爆炸)(2)物理爆炸。装在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使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力和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例如:蒸气锅炉、压缩及液化气钢瓶的爆炸等,都属于物理爆炸。(3)化学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化学爆炸。例如: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爆炸,爆药的爆炸等都属于化学爆炸。这种爆炸的速度很快,每秒可达到几十米到几千米。四、扑救火灾的基本方法根据物质的燃烧原理,灭火的

12、基本方法,就是为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燃烧的反方过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灭火的方法有四种(一)冷却法冷却法,就是用水冷却灭火,这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直接扑灭火灾外,使用水冷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建筑构件、生产装置、容器等。(二)隔离法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质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三)窒息法窒息法, 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石棉布、温棉被等)(四)抑制法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链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

13、反方停止(干粉灭火剂,原来还有1211)。在火场上采用哪种灭火方法,应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和火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技术装备的性能进行选择。第三章 火场逃生常识和急救知识一、日常生活中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一)下列是常见影响逃生之重要原因,切勿前往此公共场所消费?1.位于地下层、只有单一出入口之场所。2.用易燃物装修之场所。3.消防安全设备不合格之场所。4.防火区域受破坏之场所。5.安全门上锁。6.平常应保持关闭之安全门却是随时打开。7.通往屋顶平台之安全门上锁。8.安全梯、通道(例如走郎)、楼梯等阻塞(二)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1.避难逃生方向。2.安全门、梯位置,及是否未关闭、是否

14、上锁。3.查看消防栓、缓降机、救助袋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位置。二、火场逃生常识;(一)灾害发生后应如何报案?1.应保持镇定,拨打119电话。2.述明详细灾害地点或附近目标。3.简述灾情状况。4.留下电话及地址以便进一步联系。(二)火场受困人员,应该注意以下5个方面问题:1.熟悉所处环境;2.准备一条湿毛巾;3.火场自救自护;4.利用避难间(层)躲避火灾5.等待并配合消防队救援;火灾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料,现场秩序混乱,受灾人员精神极度紧张恐惧,有的人惊慌失措,甚至铤而走险。当烟雾弥漫,人们受烟呛、火烤、断电后“失明”影响情绪高度紧张,失去理性,此时,大量人员突然出现逃生,安全通道常被堵塞,受灾

15、人员失去思考能力,慌乱和拥挤令人更难以快速撤离。片刻,浓烟接踵而至,火苗在四周飞舞,受灾人员在烈火中受惊,高温使人无所适从,浓烟使人晕头转向,毒气使人失去理智,缺氧使人判断失误,想不起安全出口位置,为能及时逃生,只好胡闯乱挤,往往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针对这样的情况,火灾现场救护应立足于现场自救互救,要求受惊人员务必按照“二十四字”要则行动,即做到“头脑冷静,了解信息,认清危险,理性决定,果断行动,争分夺秒”。同时在人多时要有序撤退,倘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道,会导致自相践踏,造成惨剧。烟雾较浓时,不必惊慌,宜用膝、肘着地,葡匐前进,呼吸要小而浅。在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因为浓烟上升的速度是每秒35米,而人上楼的速度是每秒0.5米。(三)如何逃生应把握好以下环节:1.平时要制定好和熟记楼房的示意图,发生意外时选择好逃生路线,要走最近的安全通道,迅速逃离火灾现场。2.千万不能贪恋财物,以免耽误了最佳逃生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