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57504530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林芝地区朗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一、填空题1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那么与(_),记作(_)。2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它的一个底角是(_)。3两根绳子分别长16米和24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不能有剩余,每段最长是(_)米。4赤道周长是40075700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万米,把改写的数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万米5四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2cm、3cm、5cm、7cm,其中长分别是(_)、(_)、(_)时,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6小明4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其中前三次的平均成绩是88分,小明第四次得_分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3

2、6,另一个锐角是(_)度,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40,那么它的底角是(_)度。8用长3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梯形,如右图,已知上底长5厘米,下底是上底的3倍,则一条腰长是(_)厘米9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_)千米。(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_)小时,途中休息了(_)小时。(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_)千米。10一根绳子长1.34米,比另一根绳子长0.5米,这两根绳子一共长(_)米。二、选择题11两数相除,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会( )。A不变B扩大10倍C扩大100倍D缩小100倍12学校录播教室要购买48套学生课桌椅,每套2

3、05元,一共要多少钱?小明列的算式是:20548,他想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正确的方法是( )。A2004058B205408C20562058D2004854813在算式“8.532.18”中,当( )时,可以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当( )时,可以“改变减的顺序”进行简便计算。5.53 5.82 1.47 2.18ABCD14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A1条B2条C3条D无数条15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BC三、判断题160.5和0.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_)17要把7.3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只要在7.3末尾加两个0即可。 (_

4、)18用10厘米、4厘米和3厘米的三根小棒首尾相连,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_)19计算器上的一些功能键,例如:改错键“AC“,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地解决问题_206036960万,里最大填4。(_)四、计算题21口算0.770.23 10.32 70.7 7.32.79.243.01 0.10.001 10.21 4.522.167.25.64 4.95.01 3.42.02 9.22.922列竖式计算:9.61.64=30.212.82=五、解答题23如图,130,245,360,求4和5的度数。24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周长是150分米,长是宽的4倍,这块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5两个小组

5、浇花,第一小组浇了总数的,第二小组浇了总数的。两个小组一共浇了总数的几分之几?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没有浇?26修路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周修了6天,平均每天修100米。第二周准备再修4天完工,平均每天修120米,这段公路长多少米?27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6,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28每箱饮料有12瓶,买3箱饮料一共需要多少元?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平行 【分析】如图所示,即a和b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c。同一平面上,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那么与平行,记作。【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平行和垂直性质的认识和掌握,画图能帮助更好理解题意。2、50【分析

6、】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80,先用“18080100”求出两个底角度数的和,因为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然后用“1002”,据此解答。【详解】(18080)2,1002,50【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3、8【分析】根据“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没有剩余”,要使每一段的长度最长,也就是求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由此即可解答。【详解】162222242223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8;每段最长是8米。【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4007.57 4007.6 【解析】略5、3厘米

7、5厘米 7厘米 【详解】因为:2+3=5,2+5=7,所以2厘米的线段,不用;3+57,所以用3厘米、5厘米和7厘米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6、92【解析】应用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4次的平均成绩4=4次的总成绩,3次的平均成绩3=3次的总成绩,两次的总成绩差就是第四次的成绩【详解】894883=356264=92(分)故填:927、54 70 【解析】略8、8【解析】略9、360 6 1 72 【分析】观察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可知横轴表示行车时间,纵轴表示行驶的路程,那么:(1)观察折线的末端,可知王越家旅行共行了360千米;(2)观察统计图横轴和折线的末端,可知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

8、;出发3小时行到240千米处开始休息,途中休息了1小时,出发第4小时时再开始行车;(3)不算休息,王越家共行驶了61=5小时,进而用总路程行车的时间=行车的速度。【详解】(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360千米;(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途中休息了1小时;(3)360(61)=72(千米),答: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故答案为360,6,1,72。【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看懂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进而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作出解答即可。10、2.18【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另一根绳子长1.340.5米,则这两根绳子一共长1.340.51.34米。【详解】1.3

9、40.51.340.841.342.18(米)则这两根绳子一共长2.18米。故答案为:2.18。【点睛】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二、选择题11、C【分析】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则商反而缩小,除数缩小商就扩大,而且倍数也相同;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可知:两个数相除,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缩小10倍,则商会扩到1010100倍;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商的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要注意熟练应用规律。12、D【分

10、析】本题主要考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0548(2005)4820048548,据此解答。【详解】20548(2005)4820048548故答案为:D【点睛】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B【分析】根据题意,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时,2.18加上一个数凑成整数比较简单;“改变减的顺序”进行简便计算时,8.53减去一个数结果是整数才比较简单。据此解答。【详解】在算式“8.532.18”中,当(5.82)时,2.185.82=8,可以凑成一个整数可以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当(5.53)时,8.535.53=3,凑成整数,可以“改变减的顺序”进行简便计算。故答案为:B

11、。【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完成此题,应注意分析数据,根据数据特点解答进行解答。14、C【详解】略15、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A、3+35,533,所以能围成三角形;B、4+44,所以能围成三角形;C、3+3=6,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三、判断题16、【分析】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0.50.50,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0.5的计数单位是0.1,0.50的计数单位是0.01,据此分析判断。【详解】0.50.50,0.5的计数单位是0.1,

12、0.05的计数单位是0.01,故判断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对小数计数单位的认识,关键要明白小数位数不一样计数单位必然不同。17、【解析】略18、【解析】略19、【详解】略20、【分析】题意可知,6036960万是四舍,里可以填0、1、2、3、4。【详解】里可以填0、1、2、3、4其中最大能填4,所以这句话是对的。故答案为:。【点睛】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这种取近似数的

13、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四、计算题21、0.54;1.32;6.3;1012.25;0.101;0.79;2.36;12.84;9.91;5.42;6.3【详解】略22、9.61.64=7.9630.212.82=17.38【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小数减法的竖式的计算方法解答解:9.61.64=7.9630.212.82=17.3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减法的笔算,根据各自的计算方法解答五、解答题23、4=45 5=105【解析】5=180-30-45=1054=180-(180-105)-60=4524、9平方米【详解】1502(41)15(分米)15460(分米)6015900(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5 分)25、;【分析】用第一小组浇的占总花数的分率加上第二小组浇的占总花数的分率,求出两个组一共浇了总花数的几分之几;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没有浇1两个组一共浇的即可。【详解】1答:两个小组一共浇了总数的,还剩总数的没有浇。【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