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57500914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明确安全风险辨识职责、方法、范围和内容等,更好的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不遗漏任何风险,特制订本制度。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工作。3 职责(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由总经理批准发布重大风险清单。(2)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与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制定重大风险清单,必要时及时更新清单。(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4 工作程序4.1风险辨识的范围(1)公司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2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包括租赁设备或设施)。(4)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5)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6)危险因素分类按能量分七种: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心理、生理)。可参考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六种类型分类。可参照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二十种类别分类。(7)按层次辨识:厂址、厂区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等。4.2 风险点确定4.2.1 风险点划分原则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

3、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操作及作业活动: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4.2.2 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的内容: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4.3 危险源辨识4.3.1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

4、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4.3.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首先正确区分第一类危险源或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指活动中可能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工作环境因素,前者是伤亡事故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后者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因此,风险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危险源。(2)公司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对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5 附则(1)风险定义: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2)危险源定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3)风险点定义: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4)凡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安全考核制度给予处罚。(5)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6)记录表格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