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慈路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7499769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慈路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礼慈路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礼慈路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礼慈路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礼慈路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慈路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慈路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及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工程项目概述礼慈路位于两江新区礼嘉片区,金通大道西侧,金海大道东侧区域,是片区内新增的一条南北向沿江通道。礼慈路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8m,设计车速30km/h。礼慈路总体道路全长1440.454m,本次设计范围为K0+003.856K1+066.255,其中K1+066.255K1+440.545段为正在施工的L9路西交叉口以及由金科地产正在施工的礼慈路金科段,道路两侧分别为华宇、融创、高科及金科在建小区。本次礼慈路起于通海一路,终点止于L9路西段交叉口,工程范围内实施长度1062.399m,为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1

2、8m,设计车速30km/h。道路全线含桥梁一座,长99m;华宇车库连接道1处,长16m,车行道净宽7.3m;挡墙4处,总长约95m;并包含一处桥下平场,面积约5957m2。 车行地通道设计内容华宇车库连接道位于礼慈路道路桩号K0+56.158K0+65.758段,主体长约16.0m。 边坡工程及支挡工程设计内容及设计参数表边坡名称边坡位置使用年限边坡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边坡类型边坡高度破坏后果1#高边坡K0+125K0+195左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填方边坡H14.0m严重2#高边坡K0+110K0+175右侧2年临时边坡二级1.0土质填方边坡H13.0m严重3#高边坡K0+805K0

3、+931.981右侧50年永久边坡一级1.1土质填方边坡H16.0m很严重挡墙序号挡墙位置使用年限挡墙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挡墙类型挡墙高度破坏后果1K0+094.500K0+097.500道路右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重力式挡墙H3.0m严重2K0+196.500K0+204.500道路左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重力式挡墙H7.0m严重3K0+196.500K0+202.733道路右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桩板挡墙临空H5.0m严重4K0+851.148K0+931.981道路右侧50年永久挡墙一级1.1重力式挡墙+桩板挡墙临空H10.0m很严重2、工程地质条件(本章节摘录至地勘报告)

4、2.1 地形地貌场地属川东平行岭谷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丘岭与洼地相间。勘察区内多为农田,地形呈梯级分布。最低点高程约179.51m,最高点高程约244.71m,相对高差约71.8m,总体呈“鞍”状。一号桥跨越冲沟,冲沟切割深度较大,最大高差38m,呈“V”型沟谷,地形坡角1315;二号桥跨越冲沟,地形坡角2224,上下高差24.5m,“V” 型沟谷。两桥之间的道路地形平缓,起伏变化较小,目前正在整平,原地貌被破坏;二号桥后面一段道路(K0+940.000K1+441.847)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形坡角1722,最大高差40.3m。勘察期间终点位置的水塘正在抛石挤淤、填方碾压,原地貌已破坏。2.

5、2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详细调查,场区位于龙王洞背斜的西翼,岩层产状2859(27829159)。勘察区内主要有两组构造裂隙:L1组裂隙产状2803007080(29575),延伸长度35m,发育间距12m,浅部张开15mm,无充填或少量泥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L2组裂隙产状2052147483(21080),延伸长度26m,发育间距1.53.0m,多数闭合,局部张开13mm,少量泥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地质调查结合钻探揭示,勘察区边坡岩体砂岩层面及泥岩层面之间局部存在泥质充填及分布不连续的泥化夹层,砂岩层面中有泥化夹层分布,泥岩层面有少量钙质胶结

6、。两组结构面结合一般,均为硬性结构面,砂泥岩层面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2.3 地层岩性勘察区出露岩土层从新至老为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人工填土(Q4ml)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泥岩(J2s)。2.3.1第四系全新统(Q4l) 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粘土夹砂泥岩碎石等组成。粒径以20250mm不等,含量约2025%。为工程建设场地整平堆填,为新近堆填,未被污染。结合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人工填土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厚度0.5m(zk75)15.50m(zk95),场区内呈块状分布。 2粉质粘土(Q4el+dl)灰黄褐黄色。切面平整,手拍切面无水印,可搓成

7、条,土芯干后不易击碎散。呈可塑状。无摇振反应,具光滑面,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该层在整个勘查区内分布较广,厚度一般为0.20m(zk81)5.50m (zk7)。2.3.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分布于整个勘察范围。岩性为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3砂岩:灰白青灰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砂岩较破碎,呈散体状、块状;下部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为柱状及长柱状,层理较清晰,岩石强度较高,锤击声脆,岩质硬,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4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失水后自动崩解成碎块。上部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及散粒状

8、,岩块手捏易碎,风化网状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软;下部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为柱状及长柱状,岩质较硬,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2.4 水文地质条件2.4.1地表水勘察区原始地貌为侵蚀、剥蚀丘陵,地表水随地形变化分布较明显。勘察区内地表水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洼处,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方式汇聚于嘉陵江。勘察期间K0+160和K0+820处两条冲沟汇聚了冲沟两侧斜坡的地表水向下游流淌,现场调查目测流量约0.30.5m3/s。K1+040K1+240段微地貌为“U”型沟谷地貌,两侧斜坡的地下水向沟谷中间汇聚,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潭,由于沟谷中间比较平缓,地表水向外排泄缓慢,大部分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勘察区

9、内的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2.4.2地下水场区原始地貌为侵蚀、剥蚀浅丘地貌,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松散填土为透水层,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相对弱透水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随地形向场地外低处排泄。根据水文地质调查,K1+080K1+130段有地下水渗出汇聚成水潭,可见勘察期间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丰富。根据钻孔水位观测,斜坡上的钻孔水位较深,地势低洼处的水位较浅,水位变化随地形变化明显,分布比较规律。根据相邻工程经验及金海大道工程勘察报告水质分析报告,该区域地下水按类环境SO42-、Mg2

10、+、OH-、总矿化度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O2腐蚀); Cl-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2.5 地震效应评价及不良地质现象勘察区域内没有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地层连续稳定,亦无断裂构造,场地整体稳定性好。2.6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2.6.1素填土勘察区内素填土主要为新近填土,未完成固结沉降,对ZK90、ZK97、ZK102、ZK104进行原位测试表明,新近填土成分不均匀,压缩性高,局部有架空现象,结合钻探和地区经验,素填土天然重度20kN/m3,填土综合内摩擦角值:天然状态

11、取30;饱和状态取27。建议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取150kPa(或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fa0=150kPa。)2.6.2粉质粘土:残坡积粉质粘土沿线路均有分布,呈可塑状态。结合重庆地区经验,残坡积的粉质粘土的天然重度19.6kN/m3,饱和重度20.0kN/m3,天然粘聚力c取27.5kPa,内摩擦角值为1450;饱和粘聚力c取18kPa,内摩擦角值为1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取160kPa(或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取fa0=160kPa)。2.6.3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4.19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2.01M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41.67,粘聚力标准值为3.93M

12、Pa。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8条: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进行折减(岩体较完整,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0,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0):则,砂岩岩体粘聚力为1.18MPa,内摩擦角为37.5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较完整时取1.401.10,较破碎时取1.100.70(坚硬岩与较硬岩无较小值)”。本工程地下水贫乏,采用天然强度;岩体较完整

13、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则,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24.19MPa1.10=26.609MPa=26609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规范4.2.3条规定,按下式计算:ak=fuk 式中: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岩质地基取0.33; 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则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609kPa0.33=8781kPa。若设计采用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则根据砂岩室内试验并结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14、取20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50。强风化砂岩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地方经验取50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40。2.6.4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28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38M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33.02,粘聚力标准值为0.95MPa。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8条: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进行折减(岩体较完整,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0,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0):则,泥岩岩体粘聚力为0.198MPa,内摩擦角为29.7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2条:

15、“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较完整时取1.401.10,较破碎时取1.100.70(坚硬岩与较硬岩无较小值)”。本工程地下水贫乏,采用天然强度;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则,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3.28MPa1.10=3.608MPa=3608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规范4.2.3条规定,按下式计算:ak=fuk 式中: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岩质地基取0.33; 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则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