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5748694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模拟卷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密解密时间:2023年6月16日上午9:00南充市二二三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4.客观题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5.主观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温馨提示:请将12(1)、19、20三个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客观题答题区域。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热忱(chng)瞥见(pi)棱角(lng)不修边幅

2、(f)B.雕镂(lu)粗犷(kung)筵席(yn)孜孜不倦(zh)C.舵手(du)萌发(mng)拘泥(n)信手拈来(nin)D.汲取(x)徘徊(hui)契合(qi)味同嚼蜡(ji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化妆拖沓伶俐不屑置辩B.感概仁慈鼎盛如雷灌耳C.襁褓竹杆取缔和言悦色D.闲遐烦躁桥礅轻歌曼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在“唱支山歌给党听,嘉陵江畔颂党恩”的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上,振聋发聩的歌声在嘉陵江畔久久回荡。B.疫情期间,无数莘莘学子借助教育部门开设的“空中课堂”,努力学习,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C.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97岁仍然坚持

3、站在手术台上,为中国医学事业殚精竭虑,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D.老师夸赞李明写的文章旁征博引,展现了他丰富的阅读量,李明谦虚地表示这些征引不过是妙手偶得。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下列短语都是主谓短语:太阳升、老师讲课、我们高兴、生日礼物。B.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C.古人用辞谦敬有别,例如:垂询、高见、奉陪、劳驾是敬辞,家慈、拙见、鄙人、见教是谦辞。D.张桂梅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患多种严重疾病,但她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大山深处的女孩子们,她是教育脱贫的最美践行者。(否定不当,应把“无时无刻都”改成“无时无刻不”)二、阅读下面选文,

4、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磨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

5、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了“扬州八怪”之首席。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是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6、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请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经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7、,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砂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砺,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5.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B.痛苦、失败是一种磨,“胜不骄”也是一种磨。C.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砺,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D.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6.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B.司马迁受辱后,身处逆境,撰写出“史家之绝唱”史记。C.苏轼“

8、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迎来创作高峰。D.愚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动上天,天帝助其移走太行、王屋二山。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B.文章第段写“龙涎香”的产生过程,不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可以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C.文章第段和第段之间有递进关系,困难和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蚀,然而欢乐和盛誉更是人生的一种磨蚀。D.文章第段中作者所举的练习芭蕾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这一观点。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5

9、分,8-10题每小题3分,11小题6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10、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

11、取病焉。”(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注释】得无耶:难道吗。熙:同“嬉”,开玩笑。病:侮辱。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敢加也加:虚夸,夸大B.小信未孚孚:使信服C.忠之属也属:属于D.齐人也,坐盗。坐:因获罪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齐之习辞者也B.可以一战吾欲辱之,何以也C.战于长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D.登轼而望之出淤泥而不染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

12、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C.甲文中的曹刿在鲁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11.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每小题3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二)诗词鉴赏(共12分)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共6分,每小题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

13、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C.尾联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这离群的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2)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

14、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3分) 13.默写填空。(共6分,每空1分)(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2)树梢树枝树根根, 。(贺敬之回延安)(3)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实景实感,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诗句是“ ,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共18分)四季平安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鸟儿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