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B培优测试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5748680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B培优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B培优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B培优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B培优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B培优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B培优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B培优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AB卷】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B培优测试一、书写(共5分)1(本题5分)用楷书默写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选择题(共10分)2(本题2分)下列成语、名言、歇后语的用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小晨是班级里的点子大王。大伙儿都说,他呀,就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B爷爷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天天在家养尊处优,享受天伦之乐。C这人说话很不守信,满嘴都是谎话。老师曾多次跟他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可结果呢,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D听到同学身患重病的消息,班长动了恻隐之心。他召集大家一起摩拳擦掌,准备帮助那位同学渡过难关。3(本题2分)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

2、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田野的尽头,连绵的群山像大海里起伏的波涛。溪水是那么清激、明净,鱼儿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山腰间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我们村前有一条小溪。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悦。ABCD4(本题2分)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清贫一文通过方志敏的自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生活简朴、一身正气的共产党员。B梅花魂重点写了跟梅花有关的三件事,赞扬了梅花不惧严寒、不畏风雪的品质。C两茎灯草着重写了严监生临死前仍念念不忘两茎灯草的事,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D牧场之国一文中

3、,作者反复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目的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荷兰美景的赞叹。5(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燕(yn)山上飞来只燕(yn)子。B湖泊(p)旁边是不能停泊(b)车辆的。C汽车在山路上不停地颠簸,很多乘客都因晕(yn)车而呕不止,我快要晕(yn)倒了。D我看着(zhu)弟弟衣着(zhe)整洁,就知道他是个讲究卫生的好孩子。6(本题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是同一类的是( )A眉清目秀喜出望外文质彬彬仪表堂堂B愁眉苦脸目瞪口呆神采飞扬垂头丧气C手忙脚乱一饮而尽手疾眼快身强体壮D堂堂正正不屈不挠火冒三丈一本正经三、填空题(共24分)7(本题12

4、分)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填空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 _, _”,我看到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_, _”,我感受到了诗人初闻收复蓟北时悲喜交加的心情。从翁卷乡村四月中的“_, _”,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2 景阳冈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_,作者是_,课文是按照“喝酒 _下冈”的顺序记叙的。 3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 中的人物,课文选取了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写出了严监生_的特点。8(本题12分)读拼音,写字词。夏天,到田野里_(gung)_(guang),你能听见庄稼_(b)节的声音;_(sng)树、_(yng)桃树长得越

5、来越茂盛;_(h)_(di)、_(m)_(zha)、七星_(pio)虫,都聚拢在田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_(gng)_(yn)着夏天。四、语言表达(共5分)9(本题5分)暑假快到了,小林想读一本古典名著,但不知道选什么比较合适。请你从下面四本书中任选一本,然后写一份“好书荐读”单,向他推荐你心目中的好书。五、现代文阅读(共10分)(本题10分)课内阅读。景阳冈(节选)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6、。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10(2分)读下面的句子,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

7、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梢棒:_11(4分)这段文字是写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闪和躲,这些动作写出了武松的_12(2分)画“”的语句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13(2分)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表现老虎难打。六、文言文阅读(共16分)(本题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4(2分)杨氏之子选

8、自_。15(4分)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6(4分)解释加横线的字。(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7(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18(2分)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19(2分)孔君平听了杨氏子

9、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七、书面表达(共30分)20(本题30分)习作训练。有的文章让人感慨万千,有的文章让人浮想联翩,有的文章让人潸然泪下,有的文章让人兴高采烈总之好文章能引起人们无尽的思索。就让我们写一篇读后感,和同学们分享读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的感受与思考。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C3C4B5D6B7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水浒传 施耐庵 上冈 打虎 儒林外史 抠门吝啬8 逛 逛 拔

10、桑 樱 蝴 蝶 蚂 蚱 瓢 耕 耘9西游记吴承恩明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故事情节惊险而生动有趣,孙悟空更是本领高强,令人喜爱。10行路防身用的棍棒。11 武松打虎 扑 掀 剪 机智勇敢12 比喻 夸张13D14世说新语言语15(1)(2)16 “惠”同“慧” 给看17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18ABD19孔君平听后,心中一惊,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呢。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20范文:读健康成长有感最近,我们读了健康成长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11、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要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态,热爱学习,珍爱生命,宽厚待人,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地成长。其中第二章中“阳光心理”的一个事例让我感触最深:17岁的小于家境富裕,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食品厂。他以前也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一个好工作;后来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产生了厌学情绪,成绩下滑;之后越来越讨厌学习,干脆不上学了。离开学校后,他认识了不少“哥们儿”,后来因抢劫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确,我们这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从小在呵护和赞扬声中长大。我们习惯于听别人的夸赞,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当遇到一点不顺心的时候,许多同学便会情绪低落、灰心失望、选择逃避,甚至就此一蹶不振,离健康阳光的道路越来越远。我们班上就有一些同学,他们固然成绩不错,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可他们听不进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意见,有的甚至因为老师表扬时没提到他的名字就会心里很难受。这些同学的心胸是狭窄的,心态是不平和的。长此以往,自己不快乐的日子变多了,生活也会越来越失去光彩。鲜花盛开的旁边必然有荆棘丛生,阳光灿烂之后总有阴雨相随。所以,同学们,当我们听到阵阵热烈掌声的时候,也要能听得到偶尔一两声的倒彩。不要因为一点点挫折就觉得绚丽明亮的天空黯然失色,人生的挫折和坎坷是非常多的,迎风而上,知难而进,勇敢面对一切,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