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35748587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1 碳的性质和用途1(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宋代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为单质碳)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单质碳A化学性质不活泼B硬度高C导电性能好D吸附能力强【答案】A【详解】A、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发生反应,所以所画的画能保存至今,故A正确;B、碳可作为墨,硬度较小,故B错误;C、用碳画的画保存至今与导电性无关,故C错误;D、用碳画的画保存至今与吸附能力无关,故D错误。故选A。2(2023年天津市中考)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

2、体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D【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B植物光合作用可将转变为CCO和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答案】B【详解】A、碳的单质不一定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金刚

3、石是无色,故A说法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将CO2转变为O2,故B说法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说法错误;D、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单质,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说法错误;故选B。4.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4、. 探究石墨的导电性 【答案】B【详解】A、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形成压强差,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过程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物质逸出或进入,天平保持平衡,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过程中,小灯泡发光,所以可探究石墨的导电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5(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

5、中考)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C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H2会产生同样现象【答案】C【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入CO2气体后,根据F浮=gV,左端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左端乒乓球上升,右端乒乓球下降,故A错误;B.整个过程中左端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由增大到不变,两端乒乓球位置会有变化,故B错误;C.倒入浓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逐渐被吸收,充

6、分反应后,集气瓶内气体恢复为原来成分,杠杆逐渐恢复原状,故C正确;D.H2的密度比空气小,与浓NaOH溶液不反应,将CO2换成H2,左端乒乓球下降,右端乒乓球上升,故D错误。故选:C。6(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阅读下列科普短文近年来,为了克服传统材料在性能上的一些缺点,人们运用先进技术将不同性能的材料优化组合形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组成包括基体和增强材料两部分,常见基体有金属、陶瓷、树脂、橡胶、玻璃等;增强材料种类繁多,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高分子纤维等。近年我国使用不同增强材料的比例如图1。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晶体,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如应用于纺织行业的石墨烯复

7、合纤维,能有效抑制真菌滋生,祛湿透气,同时能瞬间升温,还可防紫外线等。复合纤维中石墨烯含量对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如图2.石墨烯还可用于橡胶行业制成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能提高导电、导热及力学性能。石墨烯用量对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如图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优异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将会被广泛应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填选项)A棉花B玻璃钢C钛合金D塑料(2)由图1可知,近年我国使用最多的增强材料是_。(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原因是_。(4)由图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选项)。A石墨烯属

8、于化合物B复合纤维中石墨烯的含量越高,紫外线透过率越高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石墨烯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D石墨烯复合材料将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答案】(1)B(2)玻璃纤维(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石墨烯的用量在1-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增大;石墨烯的用量大于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减小(5)AB【详解】(1)A.棉花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B.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C.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D.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B。(2)由图1数据可知,近年我国使用最多的增强材料是玻璃纤维。(3)石墨和金刚石

9、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4)图像3是石墨烯用量和热导率的关系图。由图3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石墨烯的用量在1-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增大;石墨烯的用量大于2份时,随着石墨烯的用量增大,橡胶复合材料热导率减小。(5)A.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晶体,属于单质,错误;B.由图2可知,同等情况下普通纤维的紫外线透过率高于加了石墨烯的紫外线透过率,错误;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石墨烯都属于碳单质,所以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正确;D.由材料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优异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将会被广泛应用

10、,正确。故选:AB。考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7(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气体X与H2O转化为葡萄糖与O2,气体X是AN2BArCCO2DSO2【答案】C【详解】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气体X是二氧化碳。故选C。8(2023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鉴别和固体加水溶解C除去溶液中少量的加入过量的大理石、过滤D除去中少量的点燃AABBCCDD【答案】D【详解】A、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

11、氮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加水溶解,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大理石不溶于水,可以过滤除去,能除去氯化钙中的杂质,不符合题意;D、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应该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除去,符合题意。故选:D。9(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属于合成材料B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C只要温度达到可物的着火点就能燃烧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答案】D【详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

12、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B、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CO2本身不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燃烧的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0(2023年陕西省中考)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C家用制氧机有的是通过吸附

13、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答案】D【详解】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选项正确;C、家用制氧机有的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反应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氧分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选项不正确。故选D。11(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伸入燃着的木条D倒入澄清石灰水【答案】D【详解】A、氮气和

14、二氧化碳均是无味的,闻气味,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无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C、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D、倒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产生白色沉淀,氮气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故选D。12(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并进行如下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第一朵纸花上喷上稀硫酸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纸花颜色无明显变化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的集气瓶中纸花颜色无明显变化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

15、,再放入盛满的集气瓶中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步骤中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B步骤中若用溶液代替水,纸花颜色也无明显变化C步骤、可证明气体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D上述实验可证明与水反应生成酸【答案】D【详解】A、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步骤中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稀硫酸中含有H+,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B错误;C、步骤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步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故C错误;D、步骤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步骤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纸花变成红色,步骤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一种酸,酸使石蕊变红,所以上述实验可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故D正确。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