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5747753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毕业考试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福建龙岩)(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不得诛。(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枢密副使:官职名。懦默:懦弱,不出声。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字相。除:拜官授职。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

2、文中的意思。(4分)(1)仲淹为将 为: (2)遂改参知政事 遂: (3)固辞不拜 固: (4)会王伦寇淮南 会: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3分)A.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B.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C.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D.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2分)(2)守令皆得不诛。(3分)9.选文里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述。(3分)(二)(15分)6. (4分)(1)担任; (2)于是; (3)坚决; (4)恰遇、适逢7.(3分)C

3、8.( 1 )(3分)因此敌军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辄”, 轻易;“境”所统辖的地区;各占1分;语言表达1分)(2)(2分)(因而)守城的州县官员都没有被处决。(“诛”,被处决;占1分;语言表达1分)9. (3分,每点1分)( 1)仲淹为将有方,善于带兵,纪律严明,爱护士卒,诚恳待人;;(2)仲淹为人正直,不存私心;(3)仲淹为官秉公处事,直言善谏。参考译文:范仲淹担任将领,号令严明,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敌军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枢密副使之职。王举正性情胆怯不敢直言,不能胜任其职事,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

4、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罢免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又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他坚决辞谢不接受任命,并希望和韩琦一同出京巡视边防。朝廷任命他为陕西宣抚使,还没有出发,朝廷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恰遇王伦进犯淮南,州县官吏中有不能坚守城池的人,朝廷准备调查核实后依法处决。范仲淹说:“平时忌讳答讲完善武备,遇到敌人进犯时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员以死殉职,应该吗?”(因而)守城的州县官员都没有被处决。(2023福建南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 分)(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5、“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 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涂潦: 泥沼雨水。侪(chi) :辈,类;吾侪:我们这些人。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1) 诣 A.轼诣武卫营( )B.诣太守,说如此( ) (桃花源记)(2) 属 A.首起戏马台,尾属于

6、城( ) B.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 分)9.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3 分)(二) (16 分)6. (1) A.到 B.拜访(2) A.相连,连接 B.同“嘱”,嘱

7、咐,嘱托7. (3分) B8. (6分) (1) (3分)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2) (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9. (3分)敢于担当(责任感强)、亲民爱民、公而忘私、以身作则、临危不惧(冷静沉着)、善于指挥、足智多谋等。(意对即可, 一点1分)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

8、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 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物应当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2023福建中考)(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氏者,苻承祖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9、。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节选自魏书)【注】苻承祖:人名。恨:埋怨。舁(y):抬。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与】强与之(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2)【具】母具以语之( ) 各具情态( )(核舟记)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10、.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B.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C.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D.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8.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9. 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6. (1). 给 (2). 欣赏,领悟 (3). 详细 (4). 具有,有 7. B 8. (1)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2)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9. 示例: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

11、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与】强与之: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与,给。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指欣赏。(答谢中书书(2)【具】母具以语之: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具,详细。各具情态:各有各的情态。具,具有。(核舟记)【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我夫家世贫(我丈夫家世代贫寒)/好衣美服(漂亮衣服)/则使人不安(就会让人心中不安)。【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亲姻,所有的亲戚。皆

12、,都。唯,只有。不欲,不想要。(2)今,现在。何所,什么。乏少,缺少。而,却。使,让。如是,像这样。【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这里的“痴”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般人不一样的想法和行为。(1)结合“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概括: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2)结合“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概括: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3)结合“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可概括: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点睛】译文:杨氏,是宦官苻承祖的小姨。家境贫寒没有产业。当苻承祖被

13、太后宠幸发迹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巴结苻承祖,想从中获得好处,唯独这个杨氏不肯(巴结苻承祖)。(杨氏)经常对她的姐姐说:“姐姐你虽然享有短暂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比不上妹妹我一辈子不担惊受怕所带来的愉悦。”每当杨氏的姐姐送给她好衣物时,她大多是不接受的。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她就说:“我丈夫家世代贫寒,(让我们突然穿上这些)漂亮衣服就会让人心中不安。”终于没有接受姐姐的馈赠。有时从她姐姐那接受了衣服,她基本上是不穿的,暗中埋了它们。苻承祖每次见到杨氏一家贫寒的模样,深深的埋怨他的母亲,认为没有提供给他们,于是就对他母亲说:“现在我苻承祖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了,(可母亲为什么如此小气)而让小姨如此贫困呢

14、?”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苻承祖于是命令人驾着马车去杨氏家接她。命令人将杨氏强行抬上马车。于是杨氏在马车上哭得十分悲痛,说:“你们这是想让我死啊!”由于这样,苻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将杨氏叫做“傻小姨(痴姨)”。(2023广东中考)(二)(9分)(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

15、项是(3分)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D选项中“及”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意思,不是“比得上”。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答案】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解析】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通读文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情发生的逻辑顺序,这是断句的基础。其次,依次解释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再把词意串联起来,明确大概意思。最后,根据句意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出断句即可。11.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