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5747602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课件)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考点13 概括分析文本内容概括分析文本内容之选择题之选择题文言文阅读一一、考点解读考点解读 文言文概括分析文本内容之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概括分析文言文章的能力。文言文的选文主要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的撰写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都是先写人物年少时的品行智慧,再写成年以后的经历,最后写晚年境况及身后谥号。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选择了通鉴纪事本末里的相关文章,此类文章中观点性、评价性的语言相对于之前的人物传记类文章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要熟练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把握此题的规律和特点,运用比对法解答此题。二、知识储备 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文,先大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比对,反

2、复推敲。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反复推敲,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比对法主要是从关键词语、人物、时间、地点、添加内容、句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对。二、知识储备(一)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作答时应明确辨析“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等内容,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另外要注意选项中是否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二、知识储备(二)比对时间

3、、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空间错位 命题者在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有时候会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造成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因此,在阅读选项时,要注意分析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再从原文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内容,仔细比对,厘清文本内容中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二、知识储备(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选项中的曲解文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故意将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解释错误,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第二,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做题时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

4、,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文本内容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二、知识储备(四)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有据)命题者在转述文本内容时,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或者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在做题时,要注意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二、知识储备(五)比对句间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失当 命题者将原因说成结果

5、,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在辨析时,要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三、解题要领解答此题时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步骤进行:1.先读选项,大体了解文意。此题的题干问法基本以选择不正确一项为主,这就意味着有三项正确的选项内容为考生提供了文意的参考,因此,先读选项,大体了解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比对奠定基础。2.再读原文,概括人物事件。在阅读选项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文本,勾画出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内容。然后再一一比对选项中的内容与原文是否相符,比对时要注意知识储备中分析

6、的五个方面,做到无一遗漏。四、典例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一 张 图 学 透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分析内容分析选择题解题指导设错陷阱应对策略内容分析选择题解题指导设错陷阱应对策略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从前,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好的声音!”就起床舞剑。同寝,中夜闻鸡鸣,

7、蹴琨觉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残暴不行仁义而使臣下怨恨叛乱,是由于皇亲宗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 思 自 奋,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因仰慕您而响应您的人。”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8、睿 素 无北伐之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三千匹布,不提供战衣、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秋季八月,祖邀带领自己的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锻铸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桨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而重新渡江,就像大江一样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船行至水流中央,祖逖敲打着船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逊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 如大祖逖进了谯城后,石勒派遣石虎包围谯城,恒宣

9、来解救祖逖,石虎解除包围离去。晋王向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天下传布檄文,说:“石虎胆敢率领犬羊之兵,渡过黄河茶毒百姓,现在派遣九军,精锐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士卒三万,由水、陆四路进军,径直来到贼寇所在地,受祖逖调度、指挥。”大兴三年,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劝勉督促农民耕地养蚕,安抚接纳新归附的人,纵然是疏远的、贫苦,约己 务施,劝课农桑,抚纳新附,虽 疏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半路阻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贱

10、的也都以礼相待。祖逖训练士卒、储备军粮,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祖逖修了他祖父、父亲的坟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们看守墓地,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 守 冢 二家,并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互通使者和贸易。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通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土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疆土也日渐缩小。秋季七月,朝廷下诏加封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已经披荆斩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而戴渊突然来统领这里,内心很不满,又听说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

11、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贸易,取得十倍的利益。(祖逖)禁止将领们侵害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以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王敦与刘隗、刁协互相结怨,将要发生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感慨激愤而生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了重病。九月,祖逖在雍丘去世。豫州的男女老少就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般悲痛,谯、梁一带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都为祖逖修建了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进犯黄河以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

12、肥。逖以已休养生息。大兴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任征西将军,镇守合肥,祖逖因为自己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兵驻守寿春。后赵于是夺取了陈留,梁、郑一带又骚乱不安了。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

13、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A项,“仍然尽力支持”有误。由原文“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邀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可知,司马睿只

14、给了祖逖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不给作战所需的战衣、兵器,且让祖逖自己招募人马,这算不上“尽力支持”。A项错误。纪事本末体(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小题。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诏。诏使从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高才通明。迁侍中中郎,坐法免。上书谢罪,愿养马黄门,上不许。后愿守塞扞寇难,复不许。久之,上疏愿击匈奴,诏问状,寿王对良善,复召为郎。稍迁,会东郡盗贼起,拜为东郡都尉。上以寿王为都尉,不复置太守。是时,军旅数发,年岁不熟,多盗贼。诏赐寿王玺书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从横甚不称在前时何也?”寿王谢罪,因言其五

15、、随堂演练(一)状。后征入为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奏言:“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寿王对曰:“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才,兴学官,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书奏,上以难丞相弘。弘诎服焉。及汾阴得宝鼎,武帝嘉之,荐见宗庙,藏于甘泉宫。群臣皆上寿贺曰:“陛下得周鼎。”寿王独曰非周鼎。上闻之,召而问之。寿王对曰:“臣安敢无说!臣闻周德成于文、武,显于周公。上天报应,鼎为周出,故名曰周鼎。昔秦

16、始皇亲出鼎五、随堂演练(一)于彭城而不能得,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之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上曰:“善。”群臣皆称万岁。是日,赐寿王黄金十斤。后坐事诛。(节选自汉书吾丘寿王传)五、随堂演练(一)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寿王才智通明,但一生曲折。他因擅长格五而被征召为待诏,后来升迁侍中中郎,却又因触罪而被免职;后因愿意击打匈奴,才复职升迁,最终犯事被杀。B寿王颇得栽培,也很受器重。武帝让他跟董仲舒学习春秋,他免官后想去养马或守边塞,皇帝也不答应,后来委以重任,让其抗击匈奴,平叛盗贼。C寿王长于辞令,且见解不凡。丞相公孙弘主张禁止百姓挟带弓弩,朝廷上下都附和丞相的主张,只有他上书陈述理由,大胆反驳,最终说服了公孙弘。D寿王善抓机会,能迎合圣意。武帝在汾水之南得了宝鼎,群臣都祝贺皇帝得了周鼎,只有他偏偏标新立异,说得的不是周鼎,而是汉鼎,以讨皇帝欢心。五、随堂演练(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只有他上书陈述理由,大胆反驳,最终说服了公孙弘”错误,通过对原文“书奏,上以难丞相弘”中人物的比对,可以判断出,最终说服公孙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