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5747470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49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1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记叙文阅读(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1 记叙文阅读(2021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大美田园王本道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今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晚霞,在宁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

2、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国的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

3、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翠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共同的生存态度。即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地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还因那里有着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庄稼成熟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 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4、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项,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

5、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选自天津日报2020年8月11日。有改动)1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段和第段,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2请结合全文,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1)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赏析

6、加点词语的妙处)(2)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4散文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表重读,“”表停顿,“”表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A B C 气息的混合。(全句的感情基调:欣喜、深情) D5.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答案】1(1)穿行田间,欣赏美景(或:稻田

7、景色,美丽怡人)(2)进入芦荡,感受美好(或:芦荡风光,生机勃勃)2美好的田园风光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3(1) “绿肥”与“红瘦”对比(答成“引用”“借代”“形象化”均可),写出了盛夏绿叶茂盛、花朵较少的季节特征,衬托了后文看到各色野花的欣喜。(2)运用比喻,把芦荡比作“帐幔”,把声音比作“乐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茂盛稠密,声音的美妙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芦荡风光的喜爱。4.C5.走进田园,感受田园之美,能使人摒弃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追求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方式,净化人的心灵;回归田园就是回到精神的家园,回到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精神得到滋养。我也有这样

8、的感受,周末我来到乡村,那里风清水静、禾秀蛙鸣,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顿觉心旷神怡,内心宁静。【分析】1本题考查文本思路的梳理。根据题干“第段和第段”的要求,可知答题范围是第段和第段。根据第段“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晚霞,在宁盘锦水乡徜徉”和“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可知“穿行田间,欣赏美景”;根据第段“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可知“进入芦荡,感受美好”。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根据“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可知,这美好的田园风光,已经深入我的心底,化作了我身体的一部分,由此表达了对田园风光深深地喜爱。3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

9、。(1)根据题干“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的要求,可知这道赏析需要从词句理解开始。“绿肥红瘦”巧妙引用李清照的诗句,该处“绿肥”指田园中植物茂盛的枝叶,“红瘦”指田园中此刻比较缺少的花朵。这里田园中植物“茂盛的枝叶”和暂时短缺的“花朵”形成对比,凸显了盛夏的季节特征,表达了对田园的喜爱之情。(2)根据“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和“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作者将芦荡比作“帐幔”,把声音比作“乐曲”,从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荡中的景色与声音,让人如临其境,表达了作者对这里风光的喜爱。4本题考查朗读的技巧。C项不恰当,因为“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这样停顿,明显与前文“庄稼的芬

10、芳,草木的芬芳”的朗读相违背。同样的句式,单单这里停顿,明显会造成语句的破读,故错误。故选择C。5.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田园,是慢节奏的,这里有最实实在在的庄稼,有最淳朴的人民,还有最最本真的生活这一切,都与人们日益浮躁生活追求,急功近利的生活目标相悖,故而回归田园可以使身心俱疲的我们暂时逃避生活的压力,释放身心,缓解压力。田园,还是诗的国度,这里的精神已经与诗词相融。回归田园,就是亲近诗词,亲近理想,故而田园那怡人风光,就充满了诗情画意,从而使我们心中的烦闷一扫而空,获得内心的宁静。(2021青海中考真题)阅读曹文轩的我的语文老师,完成下面小题。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

11、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她接着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

12、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

13、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

14、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节选自读者,有删改)1选文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5、2如果把第段中的加点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3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1)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2)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4阅读全文,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5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答案】1(1)语文老师为“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2)语文老师教“我”写作文,引导“我”成长。2“一本一本地”写出了语文老师的细致与耐心,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去掉以后,这种情感就没有原句那么鲜明了。3(1)该句写出了“我”听到语文老师的批评和否定后的强烈反应,“撕”“扔”“冲”等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当时不可抑制的冲动与愤怒。(2)此处景物描写,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盛怒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恬静与轻松。4“我的语文老师”有对“语文”的独到理解,有伟大的人格和宽广的精神世界,我的语文老师尽管外表普通,但真诚、直率,有一颗细腻、温柔、敏感的金子般的心。5在“我”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是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