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5746718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字经中的励志故事(20篇)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1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困难。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特别哀痛。他本就特别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始终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看,尽量让父亲少操劳。 冬夜里,天气特别严寒。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确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静静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存了冰冷的

2、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邻居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确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真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2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灵敏,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很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特别宠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头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

3、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格外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由于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当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始终流传下来,成了很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3 有一天,七岁的项橐和小伙伴们在路上玩筑土为城的玩耍,正好孔子率众弟子经过。他们只顾埋头玩耍,没有躲避孔子乘坐的车。孔子弟子下车责备,项橐答复说:从古至今,只有车避城,哪有城躲车?孔子看小小的项橐说得头头是道,心里快活,便令弟子绕道而行。 孔子心想,这小孩聪明,我倒要考考他,便问: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

4、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短?什么天长?什么树没有枝儿?什么城里没有官儿?什么人知名没有字儿? 项橐想了想,答复说: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里没有鱼儿,空门没有门闩,舆车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没有环,萤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长,枯树没有枝儿,空城没有官儿,小孩子知名没有字儿。 孔子听完,暗暗惊异项橐的聪明。项橐接着反问孔子:鹅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雁鹤为什么擅长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复:鹅鸭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它们的

5、脚是方的;雁鹤擅长鸣叫,是由于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由于树心坚实。 项橐笑着说:不对!龟鳖能浮在水面上,莫非是由于它们的脚方吗?青蛙擅长鸣叫,莫非是由于它们的.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莫非是由于竹心坚实吗? 孔子知道项橐特别聪明,学问渊博,赞美:后生可畏也,后生可畏也!又对弟子们说:项橐虽幼,可以为师。这就是孔子师项橐的由来。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4 一个人即使已经当了大官,功成名就了,照旧要勤学不懈,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也就是要做到今人所说的在职进修,进一步追求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学问。不是为了晋升,而是为了工作能够顺当的推展,对老百姓更有利益。下面就举赵普的故事来说明:

6、赵中令是指宋朝的”赵普,他做到了掌理皇帝文书的中书令这个大官,白天处理国政,晚上照旧不忘读论语。 古人读书,有些是为了参与科举考试,期望考中进士,求得一官半职,而赵普已经做了那么大的官了,为什么还要读论语呢? 有一天晚上,宋太祖赵匡胤由于有国家大事,要和赵普协商,因此驾临赵普家中。观看赵普正在读论语,太祖很讶异的说:论语小时候就读过了,为什么现在还读它呢? 赵普答复说:论语中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以前我以半部论语助您平天下,现在以另外半部论语助您安天下。 由此可知论语是一本最为简要精粹,不行多读的好书,一个平民百姓读了可以修养身心,成为正人君子;官吏读了可以仁政治国,成为忠臣良

7、相。 这个故事主要是告知我们,一个大官尚且如此虚心好学,何况我们一般人,怎能不更加勤学呢?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5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知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经常读书到深夜,很疲乏,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预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苦痛,使自己糊涂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鼓舞人发愤读书学习。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6 车胤,

8、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恳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静静背书,见到很多萤火虫在空中飘舞,象很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马上捉上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绢做的口袋里,萤光就照耀出来。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夜以继日地苦读。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最终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唐朝杨弘贞、杨番、

9、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7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宠爱读书,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方法读书了。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方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突然觉察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赶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真字迹清楚,比昏黄的.油灯要亮得多! 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

10、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知名望的学者,南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相,封德阳县侯 。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8 苏洵是北宋有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两个儿(苏拭、苏辙)都以文采有名,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三苏”。 苏洵在27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寻常一样顺手翻书阅览,无意中觉察一篇关于古人疼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感到这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收获。他觉得这故事好似是专为自己写的,不由得心中发出感慨:“时间无情地飞逝,自己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凡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

11、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这时起,苏询又开头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就急赶忙忙地参与录用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两次考试都落了榜。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没有理出头绪,不知从哪儿做起。 有一天,苏洵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时,觉察了自己的缺乏,由于连自己也感到不满足,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决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快活地刻苦学习了。苏询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驰四方,求师访

12、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致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育。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又同时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展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学问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干言”的程度。他写了很多有争辩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时他的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也都长大成人,而且在他的影响下才华出众,他就带着自己写的论文和两个儿子到京城游学。当时,文坛首领欧阳修担当翰林学士,他看了苏洵的论文很赏识,认为这是当今最好的文笔。欧阳修寻常特别器重有才华的学者,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将苏洵的二十二

13、篇文章推举给朝廷,受到朝廷的重视。一时间,引起朝廷上下的震惊,京城内外的学者传阅他的文章都赞不绝口,并且争相效仿苏询的文章写作方法。苏洵这位晚学成才的散文家,也从今有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还广泛流传着赞誉苏洵文章的民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9 相传宋人梁灏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在朝廷进展的进士考试中,战胜了全部的.考试者,夺得了状元。 梁灏(9631004)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丧父。曾从学于王禹恬,初考进士,未中。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不要单凭诗赋,要留意治国治民的才能,未被承受。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状元,任

14、大名府观看推官,时年23岁。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辞辩明敏,对答如流,真宗甚为嘉赏。群臣奏章,多教灏参议。景德元年(1004年),任开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著有文集15卷。 但凡读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那是讹传。宋史记载,梁灏,字太素,963年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州城),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文度早逝,由其叔父抚育成人。雍熙二年(985年),梁灏23岁考中状元。曾任翰林学士、宋都开封知府等职。其间,曾与杨励、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举事务。又与钱若水等人同修太祖实录及起居注。灏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词辩明敏,对答如流,且见地高

15、远,倍受真宗赏识,时论赞扬。景德元年(1004年),暴病卒于开封知府任上,年42岁。所著文集15卷。 虽然三字经中“梁灏夺魁”的典故与真实的历史有冲突,但因其中所含的坚持发奋学习,终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寓意,至今为人们传颂。 三字经中的经典励志故事 10 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宠爱学习,沉迷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可怕他会生病,制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可怕漏光,被家里人觉察,由于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宠爱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慨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到达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拢来听,祖莹在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作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