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上传人:爱*** 文档编号:35746709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 了解符号的含义与作用(、)2、 判断子集的个数,一个集合里有n位数字,可得到的子集为2n个,真子集为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空集是任何子集的真子集。3、 集合常考点:韦恩图法,数轴法解不等式(指数、对数、绝对值、分式、幂函数等)进行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4、 常用逻辑用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5、 判断方法:集合中小范围能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小范围(p)大范围(q):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大范围(p)小范围(q):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6、 命题的否定:改量词、否结论(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真假性相反)注意:命题的否定只否定该

2、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则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比如:“若a0.则a+b0”命题的否定是“存在 a0, 使得a+b0”,否命题是“若a0,则a+b0”。eg:设集合Ax|1x3,Bx|2x4,则AB( )设aR,则“a1”是“aa”的(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和不等式1、 函数的表达:标准式:yax2+bxc,a0,c为常数;交点式:y=a(x-x1)(x-x2)(x、x为函数的两个零点)顶点式:y=a(x-h)+k 顶点为(h,k)2、 学会求解(直接法、公示法、十字相乘法),方程的解函数零点3、 韦达定理:X1X2c/a,X1X2-b/a4、 判断函数解(根)的个数:b2-4ac(0无

3、解,0一解,0两解)5、 学会看二次函数图像,求出对称轴(x=-b/2a)6、 不等式的性质:可加性、可传递性、可乘性、可除性7、基本不等式:2/(1/a+1/b)ab(a+b)/2a+b/2(ab0)eg:若a、b0,且ab=a+b+4,求ab的取值范围当k取什么值时,一元二次不等式2kxkx-1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性质与概念(一个x值只对应一个y值,一个y值可以对应多个x值)2、 定义域求的是x的范围,值域求的是y的范围3、 学会判断单调性(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以及求最大(小)值:任取X1、X2a,b,判断f(X1)-f(X2)与0的大小,0递增,0递减

4、。4、求奇偶性:奇函数f(x)-f(-x),偶函数f(x)f(-x)5、幂函数的表达:y=xa,(x是自变量,a是常数),过定点(1,1)eg:根据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证明函数f(x)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 指数函数:y=ax(a0),过定点(0,1)。0a1;a12、 对数函数:y=logax,过定点(1,0)。0a1;a13、 对数函数运算:logax+logay=logaxy;logax-logay=logax/y4、了解对数换底,常见对数:以10为底lgN,以e为底lnN5、反函数(指数与对数互为反函数):x和y互换了角色;两者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一个

5、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相应区间上单调性一致。eg:已知a=log20.2,b=20.2,c=0.20.3,则a,b,c的由小到大为( )第五章 三角函数1、 象限角要弄清楚,所有与角a终边相等的角,连同a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a+360k,kZ2、 弧度制:|a|=l/r (圆心角为a,弧长为l,圆的半径为r)3、 三角函数:y=sinx/cosx/tanx(牢记特殊值:0、/3、/4、/2、)4、 记住重要关系:sina+cosa=1 tanx=sinx/cosx5、 利用诱导公式使用单位圆(得出sinx与-sinx、cosx的关系)6、 熟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正弦/余弦最小正周期是

6、2,正切是。7、 三角函数奇偶性(y=sinx是奇函数,y=cosx是偶函数,y=tanx是奇函数)8、 单调性(根据图像可以得知),递增/递减区间不是只有一个。9、 三角恒等变换: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cos(ab)=cosacosb-/+sinasinb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tan(ab)=(tanatanb)(1-/+tanatanb)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sina;tan2a=2tana/1-tana10、了解函数y=Asin(wx+),A为振幅(max/min),w=2/T,初相

7、。eg:已知x(0,/2),2sin2x=cos2x +1,则sinx=( )把函数y=f(x)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再把所得曲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sin(x-/4)的图像。则f(x)=?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 含义:有方向有长度的线段,长度为0的向量为零向量,方向任意。2、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相反向量为平行向量,也称共线向量。3、 长度相同且方向相同的向量为相等向量,长度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为相反向量。4、 平面向量的运算,加法运算(首尾相连尾先连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法则);|a+b|a|+|b|;a+0=a5、 向量的数乘(数字与向量相乘):|

8、ma|=ma(数字与向量可以分开)6、 向量a(a0)与b共线的充要条件是b=ma7、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与向量相乘):ab=|a|b|cos,|a|为a向量的模(长度)。投影向量:|a|cos(字面上意思,即为a的影子,为a与影子的夹角)8、 平面向量基本原理(在坐标中),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m、n,使a=me1+ne2。9、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对应坐标乘积的和。共线充要条件:x1y2-x2y1=010、 在三角形中使用,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他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如a=

9、b+c-2bccosA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R为此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面积公式:0.5bcsinAeg:已知向量a=(1,3),b=(3,4),若(a-mb)b,则m=( )在ABC中,cosC=2/3,AC=4,BC=3,则cosB( )第七章 复数 1、 复数含义(一定有i):z=a+bi(a为实部,bi为虚部),纯虚数:bi2、 复数的几何意义:z=a+bi,即在坐标上表示(a,b)3、 复数的模(绝对值)|z|=a+b;共轭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4、 复数的加减乘除(重点):与实数相同。注意

10、i=-1,i3=-i,i4=1(四个循环)eg:若z=1+i,则|z-2z|=(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1、 认识基本立体图形(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2、 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记公式)一般柱为底高,锥为1/3底高,球的体积为4/3R,表面积为4R3、 基本事实1: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基本事实2: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基本事实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4、 由基本事实得出: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经过两条平行直

11、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5、 了解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面与线、面位置关系弄清。6、 直线与直线平行:基本事实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如果空间中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7、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如果过该直线的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该直线与交线平行。 8、 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平行,如果另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那么两条交线平行。9、 直

12、线与直线垂直: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10、 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11、 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eg:已知ABC是面积为93/4的等边三角形,且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若球O的表面积为16,则O到平面ABC的距离( )第九章 统计1、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强调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含有N(正整数)个个体,从中逐个抽

13、取n(1nN)个个体作为样本,不放回原来总体中,且每次抽取时总体未进入样本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包括有:抽签法、随机数法。理解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方差、标准差。2、 分层随机抽样(按比例抽样):划成几个部分分别抽样,有比例分配。3、 学会看频率分布直方图: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组数=极差组距。4、 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总体百分位数为使得这组数据中至少有p的数据小于或等于这个值,且至少有(100-p)的数据大于或等于这个值。(求此值得方法为先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计算i=np,i为数据中所得,n为总数)eg:一个公司共有N名员工,下设一些部门,要采用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体

14、员工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如果部门有m名员工,那么从该部门抽取的员工人数是( )第十章 概率1、 理解随机事件(所有)、基本事件(一个)、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2、 并事件、交事件(结合集合理解)、两个事件互斥(两件事情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个事件互为对立(两个事件中有且只有一个事件发生)3、 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和等可能性。4、 概率的基本性质:性质1:对任意的事件A都有P(A)0性质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概率为0,即:P()=1,P()=0性质3: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P(AB)=P(A)+P(B)性质4: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那么P(B)=1-P(A)性质5:如果A含于B事件中,那么P(A)P(B)性质6:设A、B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有P(AB)=P(A)+P(B)-P(AB)eg:已知甲、乙两球落入盒子的概率为1/2、1/3。假定两球是否落入盒子互不影响,则甲、乙两球都落入盒子的概率是( ),;甲、乙两球至少有一个落入盒子的概率为(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 空间向量的性质和含义(与平面向量相似)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任意一个空间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