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

上传人:厚*** 文档编号:35745968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考化学)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考化学)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考化学)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考化学)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 12 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版)学霸笔记考点归纳【有笔记归纳、易错点、容量大试题、随时可用】归纳1 质量守恒定律归纳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归纳3 化学反应前后的宏观微观实质归纳4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归纳5 中考解题知识技巧和易错点归纳 归纳6 2022年、2021年、2020年、 2019年、2018年、五年化学中考试题质量守恒定律汇编(容量大、一次下载、值得拥有)(可供考生、教师:暑期自学、学霸笔记、备课、新课、期中复习、期末复习、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考试、中考备考复习、组卷等等所用)考点归纳归纳1、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 ,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 ”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5)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归纳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3、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4、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问题:简答题格式:说出反应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质量上的相等关系;简单分析一下反应后质量“变大、变小或不变”的原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固体比原铁丝质量大了,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 。解释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何变小了? 。归纳3、化学反应前后的宏观微观实质: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 的种类和质量。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 、 、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 。3、可能改变 , , 。归纳4、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方案一:在

4、密闭容器中进行红磷燃烧实验方案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的反应实验装置实验原理4P+5O22P2O5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天平平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平衡反应前总质量m1m1反应后总质量m2m2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关系m1=m2m1=m2分析红磷(P)+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容器密闭,没有物质进入或散失铁(Fe)+硫酸铜(CuSO4)铜(Cu)+硫酸亚铁(FeSO4)反应无气体参加,无气体生成结论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实验方案三:稀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

5、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原理:2HClNa2CO3=2NaClH2OCO2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固体不断减少,天平不平衡。(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左边质量减少,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实验方案四: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原理:2MgO22MgO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天平不平衡。2实验总结: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所选的化学反应,现象要明显,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知识拓展1.实验原理的选择:一切易操作、速率适中、便于称量、现象明显的实验都可用于进行

6、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白磷和氧气的反应;铁钉和硫酸铜的反应。2.实验装置的选择: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可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也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如:3.实验现象的分析:(1)化学反应的现象(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2)天平的平衡状况(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3)如果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对此现象的解释(如反应过程中是否有生成物逸散,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用气球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时浮力的影响等)。方法技巧(1)注意装置是否密封。(2)注意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逸出。归纳5、 中考解题知识技巧和易错点归纳 1、小结:所有化学反应都 质量守恒

7、定律;对于用 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不应在开放体系内进行实验(如在烧杯内反应),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是 。同时也要考虑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还要防止装置漏气等因素导致实验失败。五年真题2022年中考真题1. (2022年黄冈市中考)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B. 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2:3D. 该反应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2. (2022年邵阳市中考)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

8、,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7102837反应后的质量/g141033xA. x的值是25B. 乙一定是催化剂C. 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 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333. (2022年河南省中考)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16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A. 48gB. 56gC. 64gD. 72g4. (2022年盘锦市中考)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

9、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的数值为3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5.(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 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 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6.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SO2、CO、CO2、NO、PM2.5和O3等B. 医疗生理盐水浓度为0.9%,指是 100g氯化钠溶液中

10、含0.9g 医用氯化钠C. 23g有机物M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则M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 某铁合金含 Mg、Zn、Cu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向5.6g 该合金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0.2gH2,则该合金的金属组合可能有3种7. (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1:1:28.(2022年吉林省中考) 从不同角度认识下图中的反应,其中错误的是( ) A. 宏观现象:氢气在氯气中

11、燃烧B. 微观解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 符号描述:D. 实践应用: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盐酸9. (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B.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D. 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10. (2022年湖北省十堰

12、市中考)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将成为理想能源的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1:1B.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C.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D. 该反应可以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1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北京冬奥会火种灯使用化合物X作燃料,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推断X的化学式是( )AC3H8BC3H6CC2H6O2DC3H8O312(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将一定量的N2、H2和物质M置于密闭容器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

13、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参加反应的N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CM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后H2和NH3质量分数之比为1:113(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B丙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C该反应生成的丙、丁分了个数比为1:1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14(2022年安徽省中考)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向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BX的化学式为CH2OCCO2合成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D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合成反应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