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5745914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50.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件】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地理课件】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地理课件】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地理课件】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地理课件】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课件】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件】流域内协调发展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材 料】【思考题】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 爆发,引发无锡市的水危机。2007年8月以 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 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1.流域概述(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2)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3)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集水盆集水盆分水岭分水岭流域

2、拓展: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流量:大、小(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一般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小2.流速:快或慢,地势起伏决定3.水位:高或低,水位季节变化大或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决定;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气温决定)4.含沙量:大、小(取决于流域内的植被状况)5.结冰期:有(长、短)、无(取决最冷月气温)6.汛期:长或短,春汛(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雨水补给或者高山冰雪补给)7.凌汛:有或无(河流有结冰期,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8.水能:水能蕴藏量,流量和流速决定9.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

3、补给、地下水补给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流向:干流自.向.流,注入.2.流程:长或短3.流域面积:大或小,由支流多少与长短决定4.河道状况:宽窄、平直、弯曲(入海口是否多分叉)5.水系形态:放射状,向心状,扇形状,树枝状6.支流数量:多或少7.河网密度:大或小8.落差大小:大或小2.流域特点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从源头到河口从上游到下游从左岸到右岸从支流到干流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整体性强、关联性高3.水资源协作开发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1)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特点:特点:功能多样性开放共享性拓

4、展: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1.水文特征:流量大而稳定、流速慢、水位变化小(枯水期短而水位高)、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等,则航运价值高;2.水系特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河道平直、河宽、水深等,则航运价值高;3.社会经济因素:需求:流域内人口稠密、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则航运价值高3.水资源协作开发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2)协作开发的必要性不同利益主体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不同利益冲突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同一流域的上下游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可能出现争建水库或港口码头的现象;上游大量排污,下游污染严重;上游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

5、淤积、洪涝灾害。流域开放性,整体性强、关联度高以流域为单位流经多行政管理区统筹管理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3.水资源协作开发工程技术措施;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力协调行为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上上 游游下下 游游全流域全流域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对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下游区域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

6、,如河长制。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如河长制。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3.协作开发的措施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材 料】【思考题】2007年夏季,太湖水质恶化导致大面积蓝藻 爆发,引发无锡市的水危机。2007年8月以 来,无锡市试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 头治理,河湖水质逐渐改善。2016年12月,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多级河长体系,构建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由于流域水资源具有功能多样性、开放共享性、整体性强和关联度高以及自然流域跨多个不同行政区,河长制可以有效解决上游和下游、岸上和岸下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问题。河长制:由中国各级党

7、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对流域进行因地制宜的综合开发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流域开发与治理的分析思路知识拓展知识拓展1从统筹全局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可行的是A大力进行河流梯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B大力开发水电,促进经济发展C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D开发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能耗工业2为降低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和综合污染程度,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快梯级电站建设,提高防洪能力B扩大沿河地区水稻种植规

8、模,提高水稻产量C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D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2022武汉检测)下图为澜沧江干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随堂训练随堂训练CD3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夏内蒙古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有A流速变慢,航运价值提高 B流程变短,流域面积缩小C含沙量减小,凌汛现象消失 D汛期流量变小,水位季节变化变小4与宁夏段相比,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段冲淤量更大,原因有受上游大量取水影响,泥沙输出量少河段落差更小,泥沙输出量少河流沿岸汇入支流多,泥沙输入量多风沙入河量大,泥沙输入量多A B C D(2022威海检测)宁夏内蒙古河段泥沙淤积严重。黄河上游先后建立众多大型水利工程

9、,改变了宁夏内蒙古河段来水来沙特点,冲淤量(河段冲淤量是输入沙量与输出沙量的差值)发生变化。据此完成34题。随堂训练随堂训练DB青 藏 高 原内 蒙 古 高 原黄 土 高 原华华北北平平原原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河 口桃花峪桃花峪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实施背景黄河概况黄河概况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行政区。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发源地: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最终注入:最终注入:渤海渤海流经省区(流经省区(9):):青川甘宁和内蒙,青川甘宁和内蒙,陕西山西豫山东。陕西山西豫山东。流经主要地形区:流经主要地形区:

10、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问题: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问题突出措施: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河上中下游分界:黄河上中下游分界: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最大支流)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实施背景上游开发水电中游水土流失区开展水土保持下游巩固堤防黄河流域协作开发:黄土高原(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大河首位。下游地区: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

11、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因此下游的黄河自古以“易淤、易决、易徙”而闻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泥沙淤积,河床抬高。1.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二、黄河的调沙减淤1.实施背景下游“地上悬河”:河道变迁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给华北平原人民带来过多次灾害性的洪涝灾害。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黄河含沙量大,当黄河流到地势低平的下游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几乎没有支流汇入。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黄河径流量相对较小

12、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常会出现断流;冬季封冻;泥沙含量高,水位较浅,不利于航运发展。看课本61页和图4.4,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流域内综合协调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主要措施对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侵蚀区):措施: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在黄土高原,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主要措施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各种生物措施削减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能力,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乔灌草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措施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

13、.主要措施(1)对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侵蚀区)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耕作措施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主要措施(1)对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侵蚀区)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在沟谷两侧的坡地实施各种工程性措施可以减轻降雨和坡面径流的侵蚀作用。在沟谷中修建淤地坝形成小水库以保土蓄水,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工程措施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主要措施(1)对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侵蚀区)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1.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2.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3.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4.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鱼鳞坑作用:坑

14、内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增加土层湿度,保证植被存活所需水分;坑内利于泥土沉积,土层深厚肥沃,利于植被生长1.比较水文站不同时期输沙量的变化。2.横向比较不同区域水文站输沙量的多少并结合图4.4,分析哪些区域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比较水文站不同时期输沙量的变化。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从1956年-1986年到2006年-2016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均输沙量在下降。2.横向比较不同区域水文站输沙量的多少并结合图4.4,分析哪些区域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小浪底、利津和龙门年均输沙量远多于头道拐水文站,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源地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方针:根据土壤

15、侵蚀的规律,实行“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工程措施: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2、每年在黄河汛期到来之前,应用调水调沙的原理对上下游水库进行联动调度,同时调动上中游的水库向下游放水,在小浪底形成“人造洪峰”,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对下游河道实施全线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泥的泥沙送入大海。对下游地区河道减淤(堆积区):二、黄河的调沙减淤2.主要措施思考: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产生什么影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冲淤平衡使得黄河的入海泥沙量增多,黄河三角洲面积增大,土壤肥力上升;排水量增大使得黄河三角洲盐渍

16、化减轻,海岸侵蚀减弱;大量黄河水的注入使得黄河入海口的湿地环境得到有效修复,众多两栖动物和鸟类回归,生物多样性增加;冲淤平衡不仅实现黄河不断流,也让黄河三角洲地区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调配的原因黄河径流量少是黄河又一突出水文特征。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人水矛盾突出。(1)人水矛盾突出11淤地坝的作用是A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 B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C成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成活 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12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 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C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 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13淤地坝的影响是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 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2022黄冈检测)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完成1113题。随堂训练随堂训练BAB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调配的原因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上下游缺少调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