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课件-排泄

重生1****23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24MB
约34页
文档ID:357458582
生理学课件-排泄_第1页
1/34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排泄排泄肾肾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膀胱尿道尿道第一节第一节 肾的构造肾的构造一、肾的位置和形态肾皮质肾皮质肾髓质肾髓质肾锥体肾锥体肾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静脉输尿管输尿管肾盂肾盂肾小盏肾小盏肾大盏肾大盏左肾的额状切面左肾的额状切面肾乳头肾乳头二、肾的结构特点二、肾的结构特点(一一)肾单位肾单位肾肾小小体体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肾肾小小管管近球小管近球小管髓袢细段髓袢细段远球远球小管小管袢升细段袢升细段袢升粗段袢升粗段远曲小远曲小管管袢降粗段袢降粗段近近曲小曲小管管袢降细段袢降细段1.2.(二)集合管二)集合管(三)(三)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四)肾小球旁器(四)肾小球旁器 (五)肾血液循环(五)肾血液循环 (1 1)肾动脉短而粗,肾血流量大)肾动脉短而粗,肾血流量大 (2 2)两段小动脉,两端毛细血管网)两段小动脉,两端毛细血管网 (3 3)压力高低不同)压力高低不同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过程:1.1.肾小球的滤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作用 2.2.肾小管和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用 3.3.肾小管和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合管的分泌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尿的生成尿的生成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滤过三要素滤过三要素:屏障屏障 动力动力 阻力阻力滤过的实验证据滤过的实验证据:肾肾小小囊囊微微穿穿刺刺抽抽取取液液体体分分析析发发现现,除除蛋蛋白白质质外外,所所含含的的成成分分及及其其浓浓度度与与血血浆浆基基本本一一致致,而而且且渗渗透透压和压和pHpH值也与血浆近似。

值也与血浆近似原尿原尿 =血浆的超血浆的超滤液一)滤液的形成一)滤液的形成(二二)滤过膜及通透性滤过膜及通透性外层中层内层水分子水分子阳离子阳离子葡萄糖葡萄糖小分子小分子阴离子阴离子白蛋白蛋白质蛋白质滤过膜的三层结构:滤过膜的三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内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内层)基膜(中层)基膜(中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外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外层)机械屏障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静电屏障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酸性糖蛋白构成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酸性糖蛋白构成1.组成组成 与相对分子量大小有关与相对分子量大小有关 2.2.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 分子量分子量 69006900单体可通过单体可通过 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 e.g e.g 葡萄糖葡萄糖 (180180)-自由通过自由通过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6450064500)-少量滤过少量滤过 血浆白蛋白(血浆白蛋白(6900069000)与溶质分子所带电荷有关与溶质分子所带电荷有关 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通过;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通过;中性溶质次之;中性溶质次之;负电荷溶质不能通过。

负电荷溶质不能通过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出现蛋白尿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出现蛋白尿入球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6.0(2.67+1.33)=2.0kPa(15mmHg)0 0有滤液生成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6.0(4.67+1.33)=0 kPa(0mmHg)0无滤液生成无滤液生成(三三)滤过的动力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囊内压)特点特点:正常时管正常时管压和囊内压基压和囊内压基本不变本不变,胶体渗胶体渗透压易变透压易变特点特点:正常时正常时,出出球端除血浆流量球端除血浆流量快外快外,一般无滤出一般无滤出,故为滤过的贮备故为滤过的贮备段段滤过率滤过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率滤过率(结石、肿瘤)(结石、肿瘤)囊内压囊内压滤过率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快速大量输液)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滤过率(大失血)(大失血)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率滤过率(肾炎)(肾炎)滤过膜面积滤过膜面积滤过率滤过率(蛋白尿)(蛋白尿)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率滤过率(血尿)(血尿)滤过膜的孔径滤过膜的孔径滤过膜滤过膜滤过率的变化滤过率的变化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滤过的因素影响滤过的因素二、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液的过程。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g/L)成成 分分 血浆血浆 原尿原尿 终尿终尿 浓缩倍数浓缩倍数 水水 900 980 960 1.1900 980 960 1.1蛋白质蛋白质 80 80 微量微量 0 -0 -葡萄糖葡萄糖 1 1 0 -1 1 0 -Na Na+3.3 3.3 3.5 1.13.3 3.3 3.5 1.1 ClCl-3.7 3.7 6.0 1.63.7 3.7 6.0 1.6 K K+0.2 0.2 1.5 7.50.2 0.2 1.5 7.5 尿酸尿酸 0.02 0.02 0.020.02 0.5 25.0 0.5 25.0 尿素尿素 0.3 0.3 0.30.3 20.0 67.0 20.0 67.0 肌酐肌酐 0.01 0.01 0.010.01 1.5 150.0 1.5 150.0 氨氨 0.001 0.001 0.0010.001 0.4 400.0 0.4 400.0比较原尿与终尿中成分比较原尿与终尿中成分:蛋白质、葡萄糖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原尿中有终尿中无终尿中无(=(=重吸收重吸收);肌酐、氨肌酐、氨原尿中微量原尿中微量终尿中大量终尿中大量(=(=分泌分泌)。

比较原尿与终尿量比较原尿与终尿量:原尿量原尿量=125125ml/minml/min606024=24=180L180L/d/d 终尿量终尿量=1-2L/d(=1-2L/d(=重吸收重吸收)第三节第三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1.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当当 溶质溶质渗透压渗透压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尿量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晶体性利尿晶体性利尿)一、肾小管活动的调节一、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近近曲曲小小管管对对溶溶质质、水水的的重重吸吸收收量量与与肾肾小小球球滤过量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的现象滤过量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的现象2.2.球球-管平衡管平衡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贮存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贮存于垂体于垂体作用: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水)收,尿量减少(保水)二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ADH)ADH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变化调节1.机体丢失大量水分-血浆晶体渗透压 增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ADH增多-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增多2.循环血量增多-抑制ADH合成与释放-利尿-排出水分,恢复正常血量醛固酮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

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作用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Na+的主的主 动重吸收和动重吸收和K+K+的排出的排出(三三)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的作用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循环血量减少Na+减少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肾小腺皮质促进醛固酮分泌对Na+和水的重吸增多血量恢复2.血K+和血Na+浓度血K+增加或血Na+减少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循环血量循环血量等适宜刺激等适宜刺激盆盆N盆盆N阴部阴部N膀胱内尿量膀胱内尿量内压骤然内压骤然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兴奋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兴奋骶髓初级排尿中枢骶髓初级排尿中枢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盆盆N N盆盆N N盆盆N N正正反反馈馈内括约肌松驰内括约肌松驰尿液进入尿道尿液进入尿道阴部阴部N N传出冲动传出冲动腹下神经腹下神经尿道外括约肌松弛尿道外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体外尿液排出体外脑桥、中脑和皮层脑桥、中脑和皮层三、三、排尿反射排尿反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