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

上传人:通*** 文档编号:35745852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工作篇目录一、谋划部署(精准施策)1二、责任(使命、担当)10三、推进(速度、效率)21四、法律(规章、制度)30五、落实(实践、调研)37六、成果(实效)49一、谋划部署(精准施策)1.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出处: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离俗用民。原文:“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释义:一提网的大绳子,许多网眼就会张开。这句话以渔网作喻,说明道理。比喻: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环节,也形容文章条理分明。成语“纲举目张”即由此而来。用法提示:这句话本是指治理民众,后来逐渐着重做事。在公文写作中,在部署工作时,或者陈述自己的规划时,可以用在某段之首

2、。当然,如果文章允许的话,“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也可全用。2.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出处:春秋战国文子文子微明。原文:“发一号,散无竞,总一管,谓之心;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谓之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释义:观察事物的开端,就能预见其结局;抓住事物的根本,就可以控制全体。强调要抓住关键,抓住主要矛盾。用法提示:文子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又很神秘的人物,但是他的著作文子却实实在在地给后人留下了不小的影响。光是这句话里就有两个成语,一是“见本知末”,或写作“见端知末”,二是“执一驭万”,或写作“以一驭万”。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表示凡事

3、都要从方法论上想办法、下功夫,把握关键、剑指要害。比如,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不少,怎么找到突破口?地方转型发展的任务繁重复杂,如何抓住着力点?我们应该“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把握关键、剑指要害。3.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出处: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职官志八。原文:“自上而下,由近及远,譬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由是言之,支郡之不可废也明矣。”释义:抓住网的绳子,许多网眼就会自动张开;提起衣领,裘服上的所有毛就都能理顺。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有成语“提纲挈领”,或写作“提纲振领”。用法提示:这一段出自北宋名臣杨亿的上疏,可以说是“集思广益”:“提纲而

4、众目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振领而群毛理”出自荀子劝学。而“振领”的“领”,特指裘服的毛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既可以作为一条做事的方法论,也可以用来强调事情的关键所在,如说作风,抓住了作风建设就是抓住了党员干部思想之变、行为之变的关键。比如,“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凡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尤其是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要想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更需要在关键处着手、在根源上用功。4.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出处:明张居正答中丞孙槐溪。原文:“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释义:急于开始的一定要考虑其结局,能成就功业的总在开始的时候就精心设计。说明做事必须善始善终。用法提示

5、:急于开局之时,务必虑及善终;大凡成功之事,往往源于善始。由此可见,张居正一手开创的“万历新政”绝非偶然。黄仁宇就在万历十五年中给了张居正以极高的评价。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最适合用于与改革相关的问题,要求大家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比如,“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前期的改革过程中,已经解决了一些浅层次、容易解决的问题,剩下的都是啃骨头工程,既要重视开始的规划,也要真正坚持下去。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出处:南朝梁萧绎纂要。原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释义: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一日的计划要在早晨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用法提示:“一年之

6、计在于春”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计在于晨”也是同理。在公文写作中,这一联可以用于提醒大家珍惜时间,但是更贴切的意思是提醒大家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6.万山旁薄,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出处:清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原文:“一篇之内,端绪不宜繁多,譬如万山旁薄,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释义:万座高山广大无边,但一定会有一座最高的峰;龙袍的结构非常复杂,但只要抓住衣领,就可以将整件龙袍提起来。不仅仅指作文,

7、也可比喻再复杂的事物也有关键之处,而处理这些事物的时候就要抓住关键。用法提示:“旁薄”,即磅礴,通假字。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方向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尤其是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在公文写作中,政治方向是经常说到的问题,尤其是党建方面的公文。所以,这方面的名言名句就需要多积累了。比如,“万山旁薄,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实践早已反复证明,只有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形势面前廓清迷雾、心明眼亮,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含糊、毫不动摇。7.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出处:唐王勃八卦大演论。原文:“有

8、穷尽之地者,其唯圣心乎?有穷尽之路者,其唯圣言乎?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释义:登上泰山,再看其他的山,就知道其他山峰为什么要以泰山为尊了。比喻做学问的视野和为人处世的境界。用法提示:登泰山观群山,便可知山峦之本末。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虽万象纷杂,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抓住根本,即可驾驭全局。执本是登高的目标,登高是执本的过程。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用来表明:只有登高望远、全局在胸、溯本求源、一以贯之,才能在更高、更自觉的层面上实现整体把握。比如,“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中国文化引导人们,在意识上要具有海阔天空的心志和眼界,从而

9、在行为上就有着“登高望远”的鼓励和培养。另外,“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也很棒,而且意思相近,用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8.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出处:战国墨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墨子鲁问。原文:“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吾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释义:知道肚量的大小才去吃多少东西,知道身材的高低才能穿合适的衣服。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考虑一下自己能力的大小,根据现实情况去做事。前一句也比喻: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加以节制,以免难堪。用法提示:所谓“量体裁衣”,不量体而裁衣,结果只能是不合适就算合适也是巧合。不提前、深入了解

10、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才能做得好呢?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最适合用在制度、政策、方针等方面,包括制定、推行等。比如,任何一种制度,都要符合所在国的历史、现状以及人民的意志,只有“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根据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才会真正对人民有益。“量腹而食”一词因为有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单独拿出来用。比如,古人云:“量腹而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可打肿脸充胖子。9.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滕文公上。原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释义:天下万物各不相同,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强调

11、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用法提示:这句话里的“不齐”,不是不对等、不在一个等级上,而是“不同”。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话用来强调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可以有很多目的,既可以面向党内,也可以面向国外。如说明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如要求尊重他国文化等。比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尊重多样性、宽容多样性,应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只有认识到差别,才能真正尊重别人、坚持自己。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出处: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原文:“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释义: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弓,射箭要射最长的箭。比

12、喻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用法提示:诗题中的“前”字是后人加的,因为杜甫先写了九首出塞,后又写了五首出塞,所以先写的就叫前出塞,后写的就后出塞。不过可惜,杜甫的军事才能没能在他那段本来就不怎么长的为官生涯中得以施展。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于为某项工作“划重点”“标重点”“提出关键词”,“重点”不是一个独立的词汇,它总是需要放入各种事情中来加以强调的。比如,“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普通干部与群众直接面对面,他们就是党风形象的“窗口”,他们的作风如何,直接决定了政府部门的权威性与公信力。11.牵一发而动全身。出处: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二)。原文:“黔首本骨肉,

13、天地本比邻。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圣者胞与言,夫岂夸大陈。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释义:牵拉一根头发,就会惊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用法提示:龚自珍好写组诗,而且诗题也都极长。“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对“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的浓缩。在公文写作中,两者都有用武之地,只是前者重在说明一个道理,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而后者更像是一个禁止的警告,作为一个要求,用的时候注意区分。比如,集中推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投一石而激千层浪的重大改革举措,对此,我们要怀有信心。12.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出处:春秋管仲管子霸言。原文:“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知者善谋,不

14、如当时。精时者日,少而功多。夫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释义:谋划事情如果没有主见就会陷入困境中,事情假如没有做过准备就做不成。比喻: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事先的准备。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重点主要在“谋”字上。事事都离不开提前谋划部署,网络工作、扶贫工作,更不要说改革这篇大文章了。比如,“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13.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出处:唐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原文:“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苟未可图,岂宜容易。此皆陛下朝夕

15、倦谈之事,前后立验之谋。”释义:计划成熟,事情安排就绪,战争的发动必定成功。比喻:提前计划好了,便会有所成就。用法提示:刘禹锡曾担任过杜佑的节度掌书记差不过相当于今天的文字秘书,开始在淮南,后来又去了扬州。在淮南期间,他代杜佑撰写了很多的表、状,皆以“为淮南杜相公”命名。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鼓励大家,提前谋划、科学规划必然会有所成就,尤其是在很多大事上;而后面的内容可以先说形势,再说举措。比如,“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正确认识国情是我们谋划发展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14.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出处:西周姜子牙六韬武韬三疑。原文:“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释义:凡是谋划策略,制定作战方案,都以周密详细为贵。说明事前谋算的重要性。用法提示:武韬讲的主要是用兵的韬略,但在修身为人、做事处世等方面,也有非常大的价值。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与其他强调“谋”的重要性不同,它重在说明应该怎么谋,如何谋,所以后面的内容可以是“周密”的措施。比如,“凡谋之道,周密为宝。”要突出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把对策和方法考虑周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15.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