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 (含详解)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745259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 (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 (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 (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 (含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 (含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 (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义) (含详解)(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考点热度 内容索引核心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核心考点二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核心考点三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考点读高考考查点和知识点预测区域可持续发展(2021年山东卷,1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地质灾害(2021年山东卷,19)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治理(2021年湖北卷,7-8-9)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碳排放(2021年北京卷,20)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湖泊水环境问题(2021年天津卷,1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2021年河北卷,1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地区(2021年浙江卷,12-1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移民(2021年山东卷,17)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2021年辽宁卷

2、,14-15)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2021年浙江卷,15-16)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2021年全国甲卷,4-5-6)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2021年湖北卷,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2021年北京卷,16)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辽宁卷,10-1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天津卷,16)区域经济一体化(2021年湖北卷,18)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2021年全国乙卷,1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2021年浙江卷,8-9)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1-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2020年江苏卷,28)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2020年江苏卷,27)流域的综合治理与

3、开发(2020年山东卷,16)湿地及其生态效益(2020年山东卷,19)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11)荒漠化(2019年江苏卷,29)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019年江苏卷,17)水土流失的治理(2019年江苏卷,18)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热点预测 从考查方式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多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判断、成因分析、危害概述、治理措施的论证等,应考时应重点复习。核心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3水土流失问题(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2)一般治理措施4荒漠化问题(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3)具体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

5、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5湿地干涸问题(1)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

6、为因素见下表。人为因素类型导致的结果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大量引水灌溉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 地目 的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

7、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3)湿地的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2)根据区域来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

8、体如下。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考法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2021年湖

9、北卷,7-8-9)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下图示意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A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B东高西低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D北高南低2影响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能源消费结构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利用技术地区人口总量ABCD3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

10、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ABCD【答案】1C 2 B 3A【解析】1.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可知,北部有高强度,南部有低强度,而东部以中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A错误;C正确;总体看东低西高,B错误;内蒙古东北地区有高强度,但南方贵州广西一带为中高强度,因此总体并不是北高南低,D错误;故选C。2.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高强度主要分布在北方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正确;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低,因此碳排放强度高,正确;与国

11、内生产总值、地区人口总量关系不大,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因此应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量,正确;西部地区由于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加工,环境污染大,应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减少碳排放量,正确;北方地区以煤炭为主,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北方重工业发达,应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正确;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多,但降水量大,应大力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1年浙江卷,12-13)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

12、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小题。4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5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BCD【答案】4C 5D【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5.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

13、,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正确,即正确,D正确。故选D。(2021福建高考真题)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7仰

14、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8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ABCD【答案】6B 7A 8A【解析】6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划分,即作物某时段或某生长季节内逐日活动温度的总和。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当地气候趋向寒冷,冬季风势力更加强大,降水少趋于干燥,故选B。7仰韶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中有大型木骨泥墙建筑,消耗了大量的木材,说明森林砍伐量大;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黄土的土质疏松,烧制陶器也需要砍伐森林,获取燃料。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人类过度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河床抬升,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A正确;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人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人口增长缓慢,BC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土质疏松,土壤肥力较低,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不是其向高处迁移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8由图可知,该窑洞位于坡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