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9 实验分析50题(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745246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9 实验分析50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9 实验分析50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9 实验分析50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9 实验分析50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9 实验分析50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9 实验分析50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三轮冲刺高分突破练习专练09 实验分析50题(含解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练9 实验分析50题(必修一必修二模块)一、 单选题1(2020天津高三期末)下列关于高倍物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因为黑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答案】B【解析】A、显微镜使用中,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所需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心,再改用高倍镜,仔细观察,A错误;B、高倍镜相对于低倍镜放大倍数大,但视野小亮度低,所以应使用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提高视野亮度,B正确。C、换用高倍镜后,不能

2、再动粗准焦螺旋,只需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清晰。因为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大幅度升降且高倍物镜镜头较长,稍不注意就会压坏玻片标本并污染高倍物镜,C错误。D、应该现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才能换高倍镜观察,D错误。故选B。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的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C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D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

3、图:甲图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分析乙图:图乙是甲图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详解】A、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A错误;B、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小,B错误;C、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

4、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乙图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要想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C错误;D、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实验,重点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明确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的关系,再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图中物镜与玻片的距离,选出正确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2020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期末)近年来纳米科技发展进步神速,极精微的各式显微镜,如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的更为清楚。下列有关光

5、学显微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B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为1.5 cm左右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答案】B【解析】【分析】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低;目镜放大倍数与镜身长短成反比。为防止压迫玻片,损伤镜头,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据此解答。【详解】A.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的倍数越大,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就越小,A正确;B.放大倍数越大,玻片与物镜间的距离越小,B错误;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C正确;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不在装片和物镜上,反光镜即使有异物在视野中也看不到,故异物应位于目镜上,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熟记显微镜结构的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2019山西省高三月考)嫰玉米汁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成熟的玉米遇碘液显蓝色,这说明( )A嫩玉米中只含还原糖不含淀粉B成熟

7、玉米中只含淀粉不含还原糖C玉米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D玉米转熟时还原糖合成淀粉【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成熟的玉米遇碘液显蓝色,说明成熟的玉米中含有淀粉,嫰玉米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嫰玉米汁中含有还原糖。【详解】A、嫰玉米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只能证明嫰玉米中含还原糖,不能证明不含淀粉,A错误;B、成熟的玉米遇碘溶液显蓝色,证明成熟玉米中含淀粉,不能证明不含其他糖类,B错误;CD、分析题干可知,玉米转熟时,还原糖合成淀粉储藏在玉米种子中,C错误,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细胞的化合物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细胞中的糖分为单糖、二糖和多

8、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别B细胞中的脂质具有多种功能,如储存能量;脂质能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C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

9、能使RNA呈红色。【详解】斐林试剂能鉴别还原糖,细胞中二糖如麦芽糖是还原糖但蔗糖是非还原糖,多糖都是非还原糖,所以不能都用斐林试剂鉴别,A错误;细胞中的脂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脂肪能储存能量;脂质中只有脂肪能被苏丹染成橘黄色,B错误;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C正确;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可以鉴定其存在和分布,D错误。【点睛】熟悉各种有机物的鉴定或检测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2019湖北省高三期中)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呈紫色B蛋白质检测实验

10、最好在三种材料中选用花生C三种种子都常用来榨食油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氧气量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小麦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脂肪含量最少,所以小麦适宜用来做成面粉,但不适宜做成榨食油;大豆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其次是淀粉,最后是脂肪,适宜用作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材料,也可以用来做成榨食油;花生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肪,适宜用来做成榨食油。【详解】A、由图可知大豆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B、蛋白质检测实验最好选用大豆作为材料,B错误;C、小麦的脂肪含量较低,不能用来做成榨食油,C错误;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

11、不同,其中脂肪需要的O2量最多,淀粉需要的O2量最少,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首先要求考生分析柱形图,明确小麦、大豆、花生中三种化合物的含量;熟记蛋白质的检测试剂及颜色反应。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不同化合物中C、H、O的比例,再作出判断。7一位生物学家把100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得到表1、表2所示数据。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表1时间/d1234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8162200表2时间/d12341030细胞有核部分的存

12、活个数797877746765A出现表1实验数据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B对比表1、表2实验数据,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C表1中无核部分没有立即死亡是因为其中含有部分代谢所需的物质、酶等D分析表2实验数据,每天有少量死亡一定是细胞凋亡所致【答案】D【解析】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A正确;表1和表2实验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B正确;细胞代谢所需的物质、酶等大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刚去核后这些物质还能发挥作用维持细胞代谢,C正确;表2细胞有少量死亡,可能是细胞的正常凋亡,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

13、了伤害致死,D错误。8.(2019天津高三月考)取某一红色花冠的两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溶液的溶质不同B第4min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C图2中曲线I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D第2min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甲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量达到最大值,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先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

14、逐渐减少,超过4分钟后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质的溶液。分析题图2可知: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详解】A、据图可知,甲溶液可以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不能自动复原,而乙溶液可以让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因此甲乙溶液的溶质不同,A正确;B、第4min后乙溶液中的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是活的,B错误;C、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因此液泡的体积先变小后增大,与图2中曲线相符,C正确;D、根据图1可知,2分钟前花瓣细胞在甲溶液中

15、的失水量大于乙溶液,即花瓣细胞在乙溶液中的失水速率小于甲溶液,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及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9(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月考)如图实验装置,U型管A、B侧分别装入20 mL质量分数为5%的麦芽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在A、B两侧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蔗糖酶溶液,观察两侧液面的 变化。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加入蔗糖酶前,两侧液面等高B加入蔗糖酶前,半透膜无水分子通过C加入蔗糖酶后,最终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D该实验可验证酶的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示信息可知,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两种溶液加入到被半透膜隔开的U型管中,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相等。若向U型管两侧加入等量的蔗糖酶,由于酶的专一性,蔗糖酶只能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导致B侧渗透压上升,B侧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