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

上传人:1340****918 文档编号:35744932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范文十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的文章10篇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3年忠县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2、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A 84、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看书 D、识字 【答案】B 85、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答案】D 第8篇: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3年闵行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3、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答案】A 2、投形盒、拼图、嵌板等属于下列哪类游戏的玩具()。 A、智力游戏 B、表演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答案】A 3、最早提出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是()。 A、福禄倍尔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皮亚杰 【答案】B 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 A、长幼尊卑 B、民主平等 C、令出必行 D、相互包容 【答案】B 5、前运算阶段发生在

4、()。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216岁 【答案】B 6、下面哪项陈述不属于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多重角色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简单性 D、纯真美好 【答案】C 7、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答案】D 8、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答案】D 9、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答案】C 10、品德是一种()。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5、C、道德标准 D、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D 11、小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课堂焦虑 D、考试焦虑 【答案】C 12、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A、德、智、体、美 B、知、情、意、行 C、德、才、个性 D、胸襟、见地 【答案】B 13、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第9篇: 2023年洪山区教师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2023年武汉市洪山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 巧。这种教学方法是()。 A、

6、指导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答案】B 【解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 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 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 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 2、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答案】A 【解析】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故选A。 3、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提高素

7、质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素质教育 B、法制教育 C、科学教育 D、创新教育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故选A。 4、某生会背九九乘法口诀并懂得 三三得九 是3个3相加之和是9,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答案】D 【解析】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并懂得其中的具体含义,这种理解材料意义的学习方式为意

8、义学习。信号学习。 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中包含这类学习。如学生 听到铃声,知道进入教室上课。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 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 刺激 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离不开连锁学习。机械学习。如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的记 忆学习,就纯粹是机械学习,因为这里的学习材料本身没有意义。故选D。 5、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有()。 A、分科课程 B、校本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C 【解析】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故选C。 6、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

9、为的是()。 A、旷课,夜不归宿 B、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C、多次拦截他人,索要财物 D、携带管制刀具 【答案】C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 严重不良行为 ,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 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 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故选C。 7、我国学校以校长为首或以党委书记为首的领导班子是学校的()。 A、执行组织

10、机构 B、决策组织机构 C、咨询组织机构 D、监督反馈组织机构 【答案】B 【解析】我国学校以校长为首或以党委书记为首的领导班子是学校的决策组织机构。故选B。 8、()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关心工作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自我监督 【答案】B 【解析】执教是本职工作。故选B。 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答案】C 【解析】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故选C。 10、()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 A、情绪 B、情感 C、气质 D、性格 【答案】C 【解析】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

11、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 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 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故选C。 11、19世纪初,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导生制 出现在()。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瑞士 【答案】B 【解析】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 导生制 ,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故选B。 1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 B、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C、对学校文明的示范功能

12、D、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答案】B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成员具有教育价值。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意思是说当 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 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故选B。 13、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释教育问题 C、提出教育对策 D、揭示教育规律 【答案】D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 律。故选D。 1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

13、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 ()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A、学校、家庭、社会 B、个人、家庭、社会 C、社会、个人、学校 D、国家、学校、个人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 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 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故选B。 15、为了总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公开课活动属于()。 A、观摩型听课 B、调研型听课 C、检查型听课 D、评比型听课 【答案】A 【解析】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听公开课、示范 课、展示课等。观摩型听课目的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因而,一般都是观 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或某一方面有特色、有创新、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