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35733690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事迹2、握用典手法,及作者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辛弃疾生平事迹2、握用典手法,及作者情感【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词牌) (题目)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 怀古(地点)(怀古诗)复习旧知咏史怀古诗(词)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发对时局的议论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而创作的诗词。“史”“古”多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事件、古迹等。结构特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北固亭 原址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初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

2、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词集稼轩长短句 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渴望统一中原。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立志报国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效忠朝廷,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

3、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起义南归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奋起反抗。 1162年 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活捉叛徒交给南宋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坎坷仕途1162年至1181年,辛弃疾的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他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继续坚持主战,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

4、主张。但朝廷偏安江南,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无人采纳他的建言。在此期间,他被收了军权,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宦迹无常。归居田园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常常一面赏玩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理想而激动,时而因现实无情而灰心愤怒,时而又强自宽慰旷达,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三、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5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

5、侂胄(tu zh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 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而作。四、 读准字词、节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6、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五、精读词句(一)翻译词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我回到

7、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1、作者想到了哪些古人古事?【明确】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2、作者联想到这么多古人古事,用了什么手法?想表达什么情感?【补充知识】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用古人古事、前人诗句来比喻 今人、今事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

8、意思。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富有文采,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用典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明确】人物:孙权典故: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数次打败曹操,保卫了家园。继承父兄遗业,27岁赤壁鏖兵,抗衡曹刘,三分天下。曹操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情感:讽刺南宋偏安东南,苟且偷安,表现自己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表现作者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用典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明确】人物:刘裕典故: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名寄奴。刘裕出身寒微,却以京口为基地建立了赫赫功业,

9、曾两度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故土。情感:表明作者想要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3、小结:上阙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用典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明确】人物:刘义隆典故: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情感: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主张北伐,但是反对草率出兵,希望丞相韩侂胄能以前事为鉴,不要贸然发动战事。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批评刘义隆好大喜功,劝诫韩侂胄妥善筹划。用典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

10、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明确】人物:拓跋焘典故: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情感: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用典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明确】人物:廉颇典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壮心不已的志向。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11、。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4、小结:下阙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小结:主旨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用孙权、刘裕等人相关典故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期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六、对比阅读,能力提升1、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