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

上传人:1588****170 文档编号:35725631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1 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程标准 (1)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

2、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3、)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 铁饭碗 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1) 历史老照片对比(或学生家庭照片对比) (导入2) 改革开放前后新旧四大件对比引入 (导入3) 学生

4、描述自己一家一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内容,由现在的生活状况,引出学生对以前人们生活探究的欲望。 (导入4) 刘兴民生于七十年代中的一段描写引入。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 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解 服装表演 小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 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 2023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 2、 食 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 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 小故事伤心往事 3、 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资料展示)

5、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4、 行 社会调查:(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的变化。 (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设调查。 小品表演:20年重回故土 情境对比: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 就业制度的改变 创设情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才交流会随处可见。 采访(1)年轻人如今的就业观念 (2)年长的教师他们年轻时的就业观念 (3)下岗的父母了解其下岗的经过及再就业的情况 讨论“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了选择更好

6、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2、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录象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数据展示 (1) 到2023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的2倍 (2) 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1996年的12提高的2023年6月的99.3。 (3) 到2023年8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8200万人。 谈一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你带来的感受 小结 课外拓展 1、 反映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变化的历史小报。 2、 专题研究:从票证看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标内容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7、。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时代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

8、件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农奴主势力的控制和掠夺,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导学、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同学们能概括一下建国前夕解放战争的形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

9、开,这次会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到9月,全国大陆基本解放。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入新课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会议的召开 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这体现了会议的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评和点拨。 2、会议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1)讨论通过了共同纲领;(2)选

10、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和副主席;(3)决定了共和国的首都、纪年法、国歌和国旗;(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题一:共同纲领有哪些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问题二:你能说说国旗的寓意有哪些吗 教师适当补充一引起资料,供学生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时参考。 3、会议的意义 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结合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以上问题。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讲解: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全国人大召开以前,它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它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会议还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歌、国旗和纪年法。所以第一届中国人

11、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 二、开国大典 问题一:看了开国大典的几幅插图,联想到毛泽东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片段,然后展开讨论。教师适应提示和点拨。 三、西藏和平解放 提问: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历史资料,然后分组展开讨论。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结合重点难点分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问题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问

12、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问题三: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其意义是什么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2课时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3 改革开放 一、 课程标准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调查、

13、收集这一时期的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好处,从而进一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 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14、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自家近二十年来拥有家用电器情况的变化; 学生: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 2、以组为单位,汇总好调查数据; 3、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 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12月18日)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想一想: 1、从汇报数据中你感觉到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