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

上传人:1588****170 文档编号:35725420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中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 1.商鞅变法这块内容,我们先要把握商鞅时期的秦国国君为秦孝公。变法重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内容包括了废井田设郡县,对土地私有化开始改革。同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意义是为之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考试主要涉及的是商鞅变法对应的人物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对应的改革是重农抑商。在商鞅变法时期战国正处在魏国和齐国对抗时期。历史

2、上著名的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都是发生在商鞅变法同时期的。 2,汉朝的桑弘羊改革,虽然不是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改革,但是对于汉朝迎来“汉武盛世”来说,又是值得一提的。桑弘羊作为改革家的身份,在国考常识中就有考到过。桑弘羊时期是汉武帝时期,改革内容是盐铁专营,铸币权归中央。这不但对汉朝的财富集中有所帮助,更是为后世所典范。至此之后,盐铁,铸币权等都归为中央,这也为后世都集中统一提供了思路。 3,北宋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在这个时间段,欧阳修、司马光等著名文人都是同台亮相,之后有三苏也是同一时间。王安石变法里,考试中出境频率比较高的有“保马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等

3、。同时,王安石的个人作品也是需要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有所掌握的。明朝时期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使得明朝的国库充盈。在复习张居正改革这一块,需要掌握的是张居正改革使用的“一条鞭法”。这一块考试考的比较简单,主要是人物和改革方法之间的对应。张居正所处年代是明嘉靖和万历年间。清朝雍正年间,有过一些改革,主要掌握的是在税制改革上,“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这是一大进步。在政治上,推行“军机处”标志着皇权达到了顶峰。 4.晚清的几次改革,看似在历史上没有取得多大成功,但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推动器。“洋务运动”30年的时间里,也是大清“同光中兴”时期。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不能给

4、晚清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在富国强兵的路上,最终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而后的“戊戌变法”,同学们主要掌握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作品为主就可以的,毕竟这次改革的主张并不重要。 拓展:公务员行政处罚法知识点 (一)基础积累 1.对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中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如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复议的情形、行政诉讼内容的掌握。 2.行政处罚法的修订可能成为公共课和某些岗位专业课的考点,所以需要对其中修改的内容进行重点掌握,如行政处罚法的种类: (1)警告、通报批评; (2)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3)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登级、吊销许可证件; (4)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

5、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5)行政拘留;(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其中标黑部分为新增行政处罚的种类需要大家重点记忆。 其中申请听证程序的条件也进行了修改,之前规定申请听证的条件: (1)责令停产停业; (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3)较大数额罚款。现申请听证的条件: (1)较大数额罚款; (2)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 (3)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4)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5)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申请听证时间变更为行政机关告知后5日内。新增的情形以及听证时间的申请中的数字要记忆准确。

6、(二)技能提升 如何可以更好提升技能,拿到高分第一,基础知识熟记,行政法与行政法的高频考点需要掌握,其次对于行政处罚中新增的内容也要进一步掌握;第二,刷题,我们考试面对的就是试卷,所以通过多刷题是对于知识的二次巩固,同时也是增强做题的感觉和经验更好应对考场。当然在刷题过程中做好错题订正,准备一个错题记录本,对于做错的内容进行纠正后再次记忆,希望同学们能之后的考试中考出理想成绩 拓展: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 一、平等权。 宪法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内涵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除立法之外的执法、司法等动态运行的环节一律平等,因为立法环节是通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

7、关等有权机关制定出来的。 2、依法治国,反对任何人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根据宪法的规定,享有此项权利需要满足年满18岁、中国国籍和有政治权利三个条件。 2、政治权利是指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其中有一层隐含的意思尤其要注意,即被强制措施的人或正在服刑的罪犯不一定不享有此项权利,只有明确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才不享有。 (二)政治自由。 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论,比如微博大V的政治言论。出版,比如作家以出书方式表达政治观点。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三、宗教信仰自由。 1、跟据宪法,公民有信或不信,信这个或信

8、那个的权利,很充分的自由。 2、不受外国势力干涉。如,有神论者、无神论者的宣扬,一律不得听信。 四、人身自由权。 (一)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拘禁或剥夺。如,为了要债把债务人关押起来。 (二)人格尊严。禁止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比如一个真实的事例,原配纠结一帮人在公共场所将小三的衣服撕烂并踢打辱骂。 (三)住宅不受侵犯。只禁止非法的搜查,比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对将钱财私藏在家中的冰箱和床底的行为,允许检察机关进入搜查是必要的和应当的。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这里只给予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合法搜查的权利,若法院为了调查取证的需要来搜取也是不合法的。 五、诉愿权(监督权)。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包括对一般工作有疏漏时的批评权;对没有疏漏但有待改善的工作的建议权,如水价上涨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对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权,如执法人员对行政处分不服时的权利;对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权,如受害人对执法人员的索贿行为的告诉;对违法失职行为的检举权,如旁人看到行贿受贿时的举报。 省考行测考试历史改革梳理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