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

上传人:1520****498 文档编号:35719945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都有哪些?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习阶段;实验生物学习阶段;分子生物化学阶段;细胞理论: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王石提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生高一生物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精选篇1)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

2、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_,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

3、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_。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

4、不同的性质。 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三、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1、通过提问一些看似跟学习无关的,其实大有玄机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们喜爱的牛仔裤是怎样子做成的呢”当然,在众多的答案中,教师要绕回主题。 2、展示一些能够引起注意的图片,比如说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也能激发他们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达

5、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的语言当然也要适当地调整,尽量使用贴近学生的,但又不失专业的语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尝试布置学生去查阅关于酶的资料,并综合汇报展示。 四、落实课程目标 本节课要实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是: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加以分析运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综合汇总,然后汇报。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够准确说出酶的特性包括那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2、能力目标: (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

6、能力 (2)试图准确辨认酶在生活生产中(比如说某商品)运用了哪些特性。尝试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汇总、分析、总结。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应用多样,种类多样,但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生物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当“科学家”。 (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学生养成好奇、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三特性

7、: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及其案例 教学难点: 1、酶如何“娇气”了 2、低温的时候酶失活了吗,为什么 七、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比如说酶的应用的图片,案例。 2、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指导。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精选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2.通过归纳与概括,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意义。 3.基于对细胞分化事实的理解,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感受生命的奥秘,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义。 难点:细胞分化的原因及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细胞_的Flas_,提问:细胞发生了

8、什么变化是通过什么过程实现的 (细胞数量增多,细胞_。) 展示细胞分化的Flas_,提问: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细胞种类增多。) 引出细胞分化,提问: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阅读教材,提问:分化的概念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教师补充: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2.细胞分化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结肠黏膜上皮、骨、神经组织和肾小体的图片。提问:这四幅图片的组织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起着保护的作用

9、,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体内起着支撑的作用;神经组织可以传递神经兴奋;肾小体可以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追问:这说明细胞分化有什么意义分组讨论。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使生物体能够正常发育。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资料: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中则相反。提问: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DNA的状态是不同的。) (三)巩固提高 提问:细胞_和细

10、胞分化的意义一样吗 (细胞_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分化的细胞才能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或器官,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四)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细胞,能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结构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合作探究得到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生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

11、作用。 【教学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我国晋朝“车胤囊萤”的典故,邀请学生分享感受,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与能量有关的物质。顺势提出问题:“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那种物质为萤火虫尾部细胞的发光直接提供能量呢”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 1.合作探究1:探究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利用多媒体展示“萤火虫发光器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器具,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强调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等量和单因子原则,之后请学生预测实验现象及可能的

12、结论。随后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实验流程,最后得出结论,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以人民币比喻ATP,在细胞中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存折,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为货币,货币可以直接流通,这样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能量“通货”的理解,并能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2:ATP分子的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8页,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ATP的结构特点,体会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随后,分组分发各种碱基、核糖、磷酸模型,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ATP模型的构建。通过展示模型和相互评价进行修正,在互评的过程中理解ATP的

13、化学结构特点,构建正确的ATP的分子结构模型。总结ATP能作为直接能源是因为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和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合作探究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情境: “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而细胞内ATP、ADP的总量仅有2-10mg”。 “用32P标记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ATP,ATP的总量变化不大,但是大部分ATP末端磷酸基团却已经带有放射性标记”。 问题1:生物体内的ATP有什么特点ATP与ADP之

14、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思考2:在细胞中,ADP若转化成ATP需要些什么条件呢ATP若要转化成ADP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条件及过程。此时提出问题: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否是可逆反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意见。 在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呢以此引出ATP的形成途径。 4.合作探究4:ATP的利用。 多媒体展示90页的图解:在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请学生自主说一说,并讨论ATP还有哪些其他用途,对该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 (四)小结作业,课外拓展 学生自主分享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加以补充,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多媒体展示资料:氰化钾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36分钟内就会死亡。思考:氰化钾为什么顷刻使人毙命通过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知识并归纳原因。 学生高一生物教案(精选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增加概述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