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

上传人:1588****369 文档编号:35719298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你知道初一地理说课稿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地理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选自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本节课是在学习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上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打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本人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2、 (1)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的类型。对于“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这一标准,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三个地形部位,但是其它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的要求,否则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合作互动等形式,进行知识的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一部分内容看似理论性很强,不容易进行这方

3、面的培养,所以本人在新课的导入和课堂的练习中注意了内容的选择。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等高线形态的识别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陡缓的辨别。在几种常见的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一些,本课的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二、学情分析 “兴趣是的老师”。初一学年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理解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初一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所以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占主导作用。 三、说教法 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更是学生构建知识

4、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中,我让学生伸出左手形象演示,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基于上述教法,需要教师准备一些教具:课件,橡皮泥,水彩,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模型,小刀等。 四、说学法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料搜集、展示成果等。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开课前,我用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段进行引入。内容是: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两个勘探地形的英国人,搜查出来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但是他们说谎说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蝴蝶。收留了这两个人在族

5、里,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英国的军队。我相信讲到这里的时候,同学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课。 2新课学习 新授课内容分成四部分,首先学习海拔和相对高度,接着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然后再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最后是学习地形剖面图。 学生首先自学概念,并观察、分析地图。为了防止学生盲目看书,我首先提出问题,对重要语句、关键字词要认真领会,例如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对于在自学中困难较大的学生,我会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接下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时间分配约二十五分钟左右,可以根据各班

6、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首先,用课件展示等高线示意图及模型,理解概念。接着课件演示绘制过程,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问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海拔的高低?过渡到等高线地形图。通过课件演示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和学生按小组制作成山顶、山脊、鞍部、山谷、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地形特点。主要是想通过感知和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学生观察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学生观察分析有困难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再结合用手来形象演示突破重点。 形象演示: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

7、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凹陷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再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接下来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参照教材的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在等高线图之间绘出不同的颜

8、色,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海拔,并且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着色有什么规律? 最后引出地形剖面图。学生自己得出地形剖面图能直观的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结论。然后通过学生切割地形剖面图,观察剖面,阅读教科书图14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最后通过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3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小结,再由我补充,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 4练习 以读图题为主,以填充和绘制为辅,当堂完成,目的是检测、反馈和强化。 5板书 本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没有在黑板上演示板书。 初一地理说课稿

9、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陆的变迁,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展开说课:一说教材分析,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板书设计,七说作业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海陆变迁”一课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第一节对地球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明白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 (二)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教材首先运用实例揭示地形的沧桑变化,指出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

10、动变化之中。接着利用大陆漂移的过程、六大板块示意图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大洲和大洋”,知道了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概况和世界主要的山脉分布,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方法的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

11、的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发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初一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难点:大陆漂移,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我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

12、学生年龄特征,我选择以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故事导入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模拟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交流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讲故事辨别真伪,从而引出课题海陆的变迁 (二)新知探究 出示三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陆的变化,并根据所出示的三组图片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并强调人类的活动对地貌的改变非常微小。 承转:海陆在变迁曾经有人发现了吗他是怎样发现的呢?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魏格纳生病时的偶然发现。他发现南美洲和非洲轮廓非常吻合,魏格纳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接着我再播放课件点击大陆漂移的动态过程

13、,让学生观察:1、两亿年前的地球有几块大陆?2、6500万年前这块大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现在地球的海陆轮廓如何?4、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的变化趋势如何?学生通过上述活动,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 正确的论断需要科学的依据来支持。有哪些证据能证明该假说成立?教师利用道具模拟演示,引导学生得出三个有力的证据轮廓相似、有相似的古底层、有相同的陆地生物,证明大陆漂移说是成立的。引导学生认知魏格纳在科学探索之路,并学习他的毅力和勇气,渗透情感目标。 承转:许多地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陆确实在漂移。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板块构造学说。 这部分内容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我首先指导学生

14、分组活动,自学教材“板块的运动”框题,归纳总结板块学说的基本理论。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备好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和描好的六大板块轮廓图,组织学生进行六大板块的剪图拼图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描、剪、拼的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中掌握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最后问各小组:在“六大板块和世界火山地震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看图交流,明确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第二步不仅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构造有关,世界上许多地理现象的形成也和板块运动有关。指导学生读课本图“红海东非大裂谷分布图”“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分布图”,并让学生代表利用道具演示(板块相对运动拱起成山,相背运动分 裂成海),引导其他学生观察

15、并思考:1、红海的面积为什么在不断扩大?红海是怎样形成的?2、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3、板块发生张裂拉伸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板块碰撞挤压地表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让学生总结概括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沧海桑田的漫长历程瞬间演示,将地表事物的静态分布和动态形成同时呈现,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板块运动如何引起海陆变迁。 (三)拓展延伸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地震带来的灾难及怎样逃生,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我是这样这样安排的: 地球上海陆轮廓的形成和分布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同学们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在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知道板块学说的主要理论。 (五)巩固练习(随学随练,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条框式,简单明了,条理清楚,教师边讲解边板书便于学生巩固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