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1588****369 文档编号:35719187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

2、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准备 1、在课前就进行实验分组,将实验能力强和实验能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行探讨,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二)教法选择

3、直观性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 、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 (三)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发现 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 突破难点 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分析、练习 、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 四、组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

4、烧 设问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呢 倾听学生的见解 (第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实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 引导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天平的变化。 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实验,用定量的实验法研究_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 (第3步验证实验、探究

5、交流) 提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如果你们按照学案上的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与老师刚才所演示实验的结论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 追问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第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 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并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 (第5步知识活用、小

6、结反馈) 练习 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习讲解。 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观察实验 分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的猜想有: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观察、听讲、思考 小结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参

7、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 实验与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任选两个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并根据所做实验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分析与交流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组内分析原因,组外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与措施。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 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

8、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平向左偏转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前并没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 2、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 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学生欣赏动画 学生分析、交流、发言 归纳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练习 做学案中的基础题及提高题 学生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设疑引入 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为后面分组验证实验打下基础。 使学生了

9、解一些化学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够像化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亲自动手,象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从而感觉科学探究的神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激发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氛围。 利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及时进行分析,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辩等多种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用图画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变化过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

10、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反思。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2 一、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

11、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

12、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

13、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

14、。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