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

上传人:1588****369 文档编号:35719138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精简版5篇 学习化学除了最基本的预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课前准备教案,越详细越好,这样有助于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

2、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 碱性溶液的ph 中性溶液的pH=7。 当pH 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 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跟踪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苹果汁的pH在,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14=7=1=0 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 7,滴

3、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紫色。 学习指导二:使用pH试纸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精确到个位。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 【小组讨论】 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 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用图表) 3.用pH试纸检验酸性

4、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还是使用干燥的pH试纸 【教师点拨】 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使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所以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 【跟踪练习】 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学习指导三:了解溶液的酸碱

5、度有重要的意义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因为里面含有NaOH。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溶质的化学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 。 3.相互之间说一说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跟踪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度进行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 分析测定结果,发现各类洗发液的pH差别较大,约在7-9之间,护发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学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

6、什么影响 设计实验(1)收集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分钟。(2)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观察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论:碱性溶液会损伤头发,中性、酸性溶液对头发的影响不明显。 分析交流: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顺序是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原因是降低碱性洗发液对头发的伤害。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2】 一、设计思路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化学式”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用语教学,在研究物质组成、构成的基础上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连接而成的式子即化学式。 本节内容即是对前一部

7、分知识的总结,同时也为学好化合价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在教学时采取分散法完成该内容的教学,对于化学式的定义较容易理解,因此可将其放在预习中自主学习,为了更好的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可借助模型,通过形象的事物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便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利于突破化学式的意义这个教学重点。对于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可通过书写常见单质的化学式进行分类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一些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展示,理解化学式及数字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对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科学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

8、1、重点:化学式的写法、读法、意义。 2、难点: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实物展示启发、归纳分析 五、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首先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以学生最熟悉的纯净物水为例,介绍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了有关元素符号的知识,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某种元素,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对于物质能否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呢?学生比较茫然,因此通过实物展示以及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生更易接受。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钠铜锌铝镁铁硫磷碳氦氖氢氧氮氟 2、请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 (1)红磷 (2)硫 (3)二氧化碳

9、(4)氧气 (5)水 (6)过氧化氢 (7)氧化汞 (8)四氧化三铁 (二)课堂探究 新课导入:同学们刚才写的这些化学符号像CO2、H2O等就叫化学式,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一、化学式的定义: 师: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刚才介绍的和教材中83页1、2自然段内容总结出化学式的定义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讨论 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 1、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讨论: 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 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 3、练习:用你手中的气球可以表示出哪些物质的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二、化学式的意义。 师:回忆元素符号有哪些意义以Fe、O为例。那么化学式有哪些

10、意义呢?以H2O为例看看你能说出几条? 生:总结归纳。 师:请用你手中的气球表示出水的化学式,看看能否帮到你呢? 生: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能表示: 某种物质 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还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构成。 师:请用球摆出CO2的化学式,并说出有哪些意义。 生:回答 知识补充:Fe、NaCl这两个化学式有哪些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活动与探究三、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师:用你手中的球还能摆出哪些形状,它们有什么意义呢? 生:练习,然后摆出H、2H、H2、2H2并说出意义。 巩固练习:说出屏幕上显示的图示表示什么? 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化学式

11、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 化学式周围的数字只要大于1时就只具有微观(填“宏观”“微观”) 活动与探究四、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给出一些常见的单质引导学生总结其读法与写法 有些单质由原子构成写法: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读法:直接读出元素名称。 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写法:用“Xn”表示 读法:元素名称后一般加“气”字 根据HgO、SO2、Fe3O4NaClKCl的写法和读法总结出化合物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氧化物氧在后,金属左非金属右,原子个数比为1时“1”省略读法:某化某 练习:请摆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同桌写出并读出该化学式。 生:完成屏幕上显示

12、的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化学式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课堂检测: 检验一下你真的收获这些了么? 完成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五)挑战中考: 展示近三年的中考题,看看学生是否能挑战成功 (六)布置作业: “我”的化学式是H2O,向不认识“我”的人介绍一下“我”自己。 七、板书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时碰到的一个难点,很重要但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保证教学三维目标完成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了降低初中化学难度,让学生用气球摆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这样更容易表述其意义。 九、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优点:采用了合作探究的

13、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应用了自制的教学工具,气球上标注了元素符号,并用气球摆出了一些物质的化学式。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缺点:设计的内容过多,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 学生互动的较多,课堂比较活跃,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做到了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缺点讲解习题时应更深入一些,争取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3】 教学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目标: 在了以上知识后,引导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著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应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