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5714959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度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50题)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 A2、1837年,两广水师副将韩肇庆结托外人,以巡船援助鸦片走私,再将外商赠予的鸦片作为走私没收品上报邀功,结果朝廷赐其顶戴花翎。这表明( )。A.鸦片走私的开始B.来华外商的狡诈C.清朝吏治的腐败D.贸易体制的落后【答案】 C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提出这一观点的学派是( )。A.

2、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 A4、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 B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 A.B.C.D.【答案】 B6、从最初的西欧六国结盟到横跨大半个欧陆的28国集团催生并推动这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A.B.C.D.【答案】 A7、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其中“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指的是

3、()。A.设置市舶司B.选文臣掌军权C.设置理藩院D.选文官任知州【答案】 D8、1912-193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B.C.D.【答案】 A9、新中国建立初期,清除“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的运动是()。A.镇反运动B.“三反”运动C.反右派斗争D.“五反”运动【答案】 A10、下列教学方法中,适于讲授历史上重要条约的是( )。A.B.C.D.【答案】 A11、下列教学方法中,适于讲授历史上重要条约的是( )。A.B.C.D.【答案】 A1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它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

4、之问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自由地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地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答案】 C13、唐文宗在开成五年(840年)曾下诏:“京夜市,宜令禁断。”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期坊市界限被拆除B.当时长安已经出现了夜市C.当时乡村已经出现了“草市”D.“夜市”“草市”体现了商业贸易的繁荣【答案】 A14、1967年6月,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进攻埃及的国家是

5、()。A.以色列B.叙利亚C.伊拉克D.伊朗【答案】 A15、据学者统计,截至 1938 年底,全国有 1001 座城市沦陷,中东部地区就有 755 座被占;全国集中于中东部地区 92的工厂除了少量迁出(上海也只迁出 123)外,其余均沦入敌手。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的观点是( )。A.日寇侵略迟滞了中国现代化进程B.汪伪政府的成立造成国土沦丧C.上海一直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翘楚D.中东部地区工业基础被彻底摧毁【答案】 A16、我国第一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资产阶级已被消灭B.三大改造尚未完成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

6、济基础还十分薄弱【答案】 B1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书目是( )。A.遂初堂书目B.郡斋读书志C.直斋书录解题D.中兴馆阁书目【答案】 B18、历史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历史教科书B.历史课程标准C.学生的活动D.历史考试成绩【答案】 C19、提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的理学家是( )。 A.朱熹B.陆九渊C.张载D.王阳明【答案】 D20、某学者在研究宋代历史时,对两宋时期枢密使的人数进行过统计,数据表明724名枢密使、枢密副使中,文臣为659人,约占总人数的91。这说明( )。A.文臣更善于管理军队事务B.两宋时期缺乏优

7、秀的军事将领C.鉴于五代藩镇割据教训,统治者用文臣压制武将D.宋朝不注重军队建设【答案】 C21、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A.史论结合原则B.直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答案】 A22、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一书中写道:“在向西北前进的路上,毛泽东于1935年初重新被推举上了中共领导地位,自那以后再没有更换。”下列与这一论述相关的史事是(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答案】 D23、下列我国外交方针中,最能体现“君子和而不同”理念的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求同存异D.联美遏苏【答案】 C24、清末新政

8、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A.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B.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C.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D.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答案】 C25、李商隐有诗日:“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A.秦始皇B.汉武帝C.周武帝D.隋炀帝【答案】 D26、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下列有利于对学生历史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

9、和较为全面评价的方法是()。A.开展历史调查B.撰写历史论文C.进行历史制作D.建立历史学习档案【答案】 D27、将解剖学、透视法运用于绘画,从而逼真地表现出人体美的画家是()。A.达芬奇B.莫奈C.拉斐尔D.梵高【答案】 A28、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反对思想盲从B.主张学以致用C.鞭挞封建礼教D.抨击腐朽统治【答案】 A29、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

10、的特点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答案】 D30、有史学家说:“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这一观念认为新航路的开辟()。A.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B.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导致东方落后于西方D.推动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答案】 B3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改革的核心是 ( )。 A.引导农民与市场接轨B.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人C.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D.强化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答案】 C32、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

11、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的重要事件。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D.增强了近代中国的国防力量【答案】 A33、下列王朝中,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的是( )。A.唐朝B.北宋C.元朝D.清朝【答案】 D34、“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

12、争时期【答案】 D35、“春秋三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吕氏春秋【答案】 D36、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B.公安委员会C.陪审法庭D.部落会议【答案】 A37、1937年11月28日的英国的泰晤士报写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这里报道的是()。A.徐州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长沙会战【答案】 B38、1958年,有报道说:“过去每亩(山药)两千棵秧子的耕作法发展到这里的每亩一万五千棵,计划产量从每亩二十万斤直到一百万斤。”这段报道反映的史事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B39、武力决策一文写道:“我并不是因为印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