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35703968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思维与方法的应用专项练习题-带有答案类型1分类法1.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C60B. P2O5C. K2CO3D. H2SO42. 我国是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湿法炼铜涉及到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这一化学反应的类型是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3. 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A. 云雾消失B. 铁器锈蚀C. 冰雪融化D. 潮起潮落4. 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A. 塑料桶B. 纯羊毛衫C. 铅笔芯D. 青铜

2、铸像5. 如图为某天然饮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根据标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钙、镁、钠是指单质B. 钾的质量分数为10%C. 该饮用水是混合物D. 该饮用水一定呈碱性6. 新冠疫情期间突然闹出来的“粮荒”,为世界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近日,袁隆平院士团队研究的海水稻,再次在我国青海高盐碱地区试种(高盐碱地土壤内水分pH超过8.5)。(1)如果试种成功,将来人们有望吃到西部海水稻大米,大米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2)由于海水稻生长在碱性土壤,与普通大米相比钠的含量较高,钠元素是人类所需的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3)为变废为宝,不断改良这种盐碱地,常在土地中施加_(填“硫磺粉”或“熟石

3、灰”)。(4)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常施加一些肥料,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填序号)。a. KNO3b. CO(NH2)2c. K2SO4d.Ca3(PO4)2类型2归纳法、模型法1. 人类发展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张青莲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A. 发现了酸碱指示剂B. 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D. 发现水不是一种元素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B. 溶液总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D. 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3. 下列化学用语中“2”表达正确的是A. N2两个氮元素B. 2H两个氢分子C. 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4、D. CO2二氧化碳中有两个氧原子4. 下列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中,叙述错误的是A. 浓硫酸干燥CO2气体B. 小苏打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C. 纯碱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D. 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5. 现有一瓶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欲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B. 蒸发一定量水,在恢复到原温度C. 温度不变时增加溶质D. 升高温度6. 关注健康饮食、建立膳食平衡观是青少年须有的意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预防坏血病B. 青少年发育阶段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C. 维生素既是细胞的组成部分,又能分解释放能量D. 青少年生长发育期

5、缺少锌元素,会引起生长迟钝,发育不良7. 劳动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列项目所用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选项项目化学知识A厨房中常使用铁强化酱油其中的铁是指铁元素B烹饪食物时,不能太咸过多摄入食盐容易引起高血压C洁厕剂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洁厕剂中含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可用纯碱除去炉具上的油污纯碱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对油污有分解作用A. AB. BC. CD. D8.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选项甲乙AFe2O3稀硫酸BSO3NaOH溶液C稀盐酸Ca(OH)2溶液D稀盐酸AgNO3溶液A. AB. BC. CD. D9. 金属的活动性如图所示。若B为铁,

6、与C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根据图示活动性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金属A一定能与C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金属Cb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后,金属B的质量一定减少c金属C一定不能发生置换反应d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所用金属A的质量一定小于金属B10. 2021年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是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写化学式);化石燃料的大量使

7、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填一种污染现象)(2)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a.“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b.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色出行c.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等d.为达到“碳达峰”,应立即禁止使用化石燃料(3)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b)上述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类型3分析、推理法1.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

8、. 酸溶液呈酸性,则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B.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依据化学方程式:,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N2C.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 稀有气体的原子(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3. 科学的归纳推理可以由点到面得到普遍存在的规

9、律。以下推理所得规律正确的是A. 某碳原子的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都相等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可溶性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可能生成二氧化碳C.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时无明显现象,则所有酸碱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D. 镁、锌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则所有金属都可以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铜离子4. 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A. B. C. D. 5. 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

10、 3 ) 2 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得到Y(NO 3 ) 2 溶液的质量比X(NO 3 ) 2 溶液的质量大,把X投入Z(NO 3 ) 2 溶液中,Z析出后,溶液的质量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ZYXB. X、Y、Z可能依次是:Hg、Zn、CuC.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ZD. X、Y、Z可能依次是:Cu、Zn、Hg6. 为了探究“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某实验小组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如图中的实验,对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 实验()目的是说明石蕊遇酸会变红B. 实验()的目的是对比实验,说明石蕊遇水不变色C. 对比()

11、(),能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D. 烘干实验()的纸花,颜色重新变成紫色,说明生成物不稳定7.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AK2CO3溶液(K2SO4)加BaCl2溶液,过滤B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NaOH溶液(Na2CO3)加入稀硫酸DZn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A. AB. BC. CD. D8.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分别闻气味B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C除去CaO中的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D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

12、硫酸加入足量氧化铜,过滤A. AB. BC. CD. D9. 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选项问题分析与设计A为何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B是否变质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C是否全部变质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D如何除去杂质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A. AB. BC. CD. D10. 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是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

13、时使用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_。(2)过滤后发现溶液仍浑浊,正确的操作是_。(3)滤渣中的物质主要有BaSO4、Mg(OH)2、_、_。(写化学式)(4)上述流程中,加入盐酸,除了中和NaOH外,还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常温下,PH=7的溶液呈_性。(选填“酸”或“中”或“碱”)(5)某同学实验后得到的精盐质量比粗盐多,可能原因是:_。11.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样,各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a中有气泡产生a中物质是稀盐酸b中无明显现象b中物质是食盐水c中_c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写出a

14、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把c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一:Na2CO3和NaOH;猜想二:NaOH;猜想三:_。提示:Ca(OH)2微溶于水【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盐溶液(写溶质化学式)_。有白色沉淀猜想一正确写出上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还对a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用pH试纸测定a试管反应后废液酸碱性的过程测定结果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_。pH7(废液显酸性)【反思与交流】a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写化学式)_后再排放12. 仓库中有一包氮肥,有可能含有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尿素,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