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

上传人:雨**** 文档编号:35703400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练习四第5一11题和思索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选择敏捷、合理的计算方法,比较娴熟地计算混合运算的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把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比较娴熟地按运算顺序计算已经学习的三步计算式题,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二、组织练习 1.口算练习四第5题。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2.做练习四第6题。 然后集体口算一遍。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观看,每一道题对不对,

2、错在哪里。让学生改在练习本上。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不能从左往右先算165减657第2小题的小括号为什么不能去掉? 指出: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小括号里又含有加(减)和乘(除)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小括号在题中能够转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以不能随便添加或去掉小括号。 3.做练习四第7题对比练习。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受简洁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主动思索,选择适合的方法整理数据,进展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

3、数学的主动情感。 【教学重点】 经受简洁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预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预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日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知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学生1:看不清晰,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清晰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

4、哪位小朋友情愿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如今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出示课题) 二、统计图形,探究统计方法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知大家盒子里有很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5、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学生2:我认为不行,假如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 2.参加活动,探究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方法,你们情愿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正一正 (

6、5)比较择优,把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1:如今比原来清晰多了。 学生2:我感觉比原来好数了。 学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刚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1:我认为第4种方法比较好,简便好数。 学生2:我认为第5种方法比较好。我发觉这种方法每1画代表1张卡片,一个“正字正好有5画,只要数出有几个“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师:假如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许多许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

7、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胜利的体验。 三、组织练习,稳固方法 1.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沟通。 让学生想一想,依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整理,并依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许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

8、“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看与记录中经受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沟通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敏捷性。最终,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进展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受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学问去观看、记录

9、蒜苗的生长状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觉“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沟通,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敏捷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试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敏捷性。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 会将试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受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预备】 课件,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10、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有关的统计学问。板书:栽蒜苗(一)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怎样观看与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天才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2、 商量数据描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状况统计表。(学生汇报,集体沟通)师:通过统计表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 映这些蒜苗生长的状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画条形统计图) 3、 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好,我们来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张159的方 格纸。) 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11、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方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再补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状况统计图。(沟通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师:刚刚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方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假如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4、 商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观看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觉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过沟通,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 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三、稳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

12、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 1、 试一试 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稳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 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舞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沟通,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日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

13、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2cm 3cm 一格表示 100个 多个单位 2人 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看,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洁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预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学生观看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情愿参加他们的商量吗? (2)采纳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加,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预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