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总复习试卷分类冲刺训练 课内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金诺****简谱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7.50KB
约22页
文档ID:356992866
中考语文总复习试卷分类冲刺训练 课内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1/22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目录目录 - 1 -1.安徽省芜湖市《桃花源记》 - 2 -2.福建省三明市《陋室铭》 - 2 -3.厦门市《爱莲说》 - 3 -4.贵港市《愚公移山》 - 4 -5.河南省《曹刿论战》 - 6 -7.常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 7 -8.徐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 9 -9.扬州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 10 -10.阜新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 -11.赤峰市《鱼,我所欲也》 - 12 -12.滨州市《鱼,我所欲也》 - 13 -13.济宁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14 -14.省临沂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15 -15.太原市《送东阳马生序》 - 16 -16.眉山市《桃花源记》 - 17 -17.黄冈市《送东阳马生序》 - 18 -18.滨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鱼我所欲也》 - 19 -1.安徽省芜湖市《桃花源记》【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2.福建省三明市《陋室铭》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10.(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11.(4分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2.(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3.厦门市《爱莲说》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7. D (2分)8. B (2分)9.(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10.读文赏荷:(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4.贵港市《愚公移山》[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5.河南省《曹刿论战》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17—19题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