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35693456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库及答案(共260题)试题1:一百多年来,现代语言科学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个时期的代表。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A: 现代语言学发展了一百多年B: 现代语言学经历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三大时期C: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D: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 试题2: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

2、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就会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抓、陆绿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下列判断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A: 有一部分板块

3、在海洋下面B: 裂谷都存在于板块边界处C: 所谓板块消亡带亦即地冲带D: 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都处在板块的活动构造带上 试题3: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就会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

4、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抓、陆绿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A: 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B: 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C: 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D: 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线或陆地之上 试题4: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千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侵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

5、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就会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抓、陆绿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A: 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B: 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

6、移C: 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D: 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试题5: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其使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

7、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

8、开始和进化。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地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至今依然如此B: 地球形成的历史不超过50亿年C: 生命产生于大气成分之间的反应D: 氢和氧结合成的水最终大部分汇集成了海洋 试题6: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其使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

9、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

10、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原始地球再生过程发生在:()。A: 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几亿年B: 地球平均温度达2000时C: 液态铁质地核开始形成的时期D: 大气和海洋开始形成的时期 试题7: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其使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

11、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

12、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按产生先后次序正确排列的一项是:A: 地核、地幔、地壳、水B: 地核、地壳、地幔、大气C: 地核、地壳、有机小分子、细胞D: 地核、地幔、地壳、大气、细胞 试题8: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其使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

13、0),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

14、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气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不属于“分异作用”的一项是:()。A: 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流向地球中心部位B: 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C: 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D: 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 试题9:现在,用词不当、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学生的笔

15、下,而且在报刊、书籍上也屡见不鲜;读者的讹误,不仅出现在一般人的口头上,而且在广播和电视中也时有所闻。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A: 现在,语文不规范的现象已非常普遍,见怪不怪B: 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C: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新闻工作者承担着重要责任D: 语言文字不规范,新闻工作者应负重要责任 试题10:调查报告,不是单纯写的问题,调查研究工作没有做好,用什么样的办法也写不出好的调查报告。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 调查研究工作比写调查报告更重要B: 调查研究工作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C: 调查报告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问题D: 调查报告写不好

16、的人,调查研究工作也做不好 试题11:真正的好文章,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拥护那应当拥护的东西,同时也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反对那应当反对的东西。这才会是生气勃勃的好文章。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 真正的好文章有两条衡量标准B: 真正的好文章应爱憎分明C: 写好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每件事的好坏标准D: 真正的好文章应有鲜明而正确的观点试题12: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是近年来在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公务员中出现的新现象。据了解,今年这种趋向在往年已较热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明显升温的势头。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A: 国家机关青年公务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是一种新现象B: 国家机关青年公务员“攻博热”已有几年的历史C: 国家机关青年公务员“攻博热”继续升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