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656988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苏州地处江苏南部,东(l

2、in)上海,南(ji)浙江,西(bo)太湖,北(y)长江。大革命时期。我党革命活动家萧楚女等就在苏州留下了足迹。抗战时期,、“江抗”部队和阳澄湖、太湖地区的游击队同敌伪展开了【甲】的斗争。抗战胜利后,苏州地区的党组织,团结群众及其他各界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江南解放指日可待。这年春天,人民解放军陈兵江北、饮马长江,渡江战役【乙】。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4月22日,沙洲解放。此后,解放军以【丙】之势迅速推进,27日下午,常熟解放。就在27日拂晓,主攻苏州的部队发起总

3、攻,并于当日早晨6时40分,宣告苏州解放。29日上午,解放军挺进吴江,由北门进入县城松陵,吴江解放。5月12日晚,解放军向上海外围的昆山、太仓等3座县城发起进攻。深夜11时,太仓解放。13日拂晓,解放昆山的战斗胜利结束。至此,苏州全境解放,这座千年古城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1. 根据汉语拼音,给第一段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动词。(lin)_ (ji)_ (bo)_ (y)_2. 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艰苦卓绝 一触即发 摧枯拉朽B. 含辛茹苦 千钧一发 摧枯拉朽C. 含辛茹苦 一触即发 排山倒海D. 艰苦卓绝 千钧一发 排山倒海3. 这篇短文的题目由正、

4、副标题组成,请根据要求,把正标题补写完整。切合短文内容;用词不要与副标题重复;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不超过5个字。千年古城_苏州解放纪实4.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念天地之悠悠,_!(_登幽州台歌)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_)醉里挑灯看剑,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论语雍也)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5. 在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宣传活动中,有同学画了下面这幅漫画。如果为画中的人物配一句话,下列与漫画情境

5、匹配且寓意最深刻的一项是( )A 水开啦,怎么办?B. 妈妈,快,水开啦!C. 水开啦,可是,热水瓶呢?D. 我长大了,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我!第二部分(50分)(一)名著阅读6.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常有用笔冷静客观而意含褒贬的写法,下面一例摘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请概括其中的“褒贬”之意。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注】为了求新知:“我”先到了江南水师学堂,后因水师学堂“乌烟瘴气”更去了矿路学堂。在忆及矿路学堂一次汉文考试的作文题华盛顿论之后,鲁迅紧接着写了上面一句话。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董超薛霸聂绀弩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

6、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7. 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8. 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中宵杜甫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注】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绮疏,指雕花的窗户。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

7、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B. “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C. “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D. 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10. 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云球,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云球

8、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

9、,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选自吴县志,有删改)【注】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1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禀夙慧(具有)B. 不爽毫发(差错)C. 万象毕见(完成)D. 无微不瞩(看见)12.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B. 孙云球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C. “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D. 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凡所制造,时人

10、服其奇巧。(2)神哉,技至此乎。14. 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15. 在“中国智造”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凉爽、幽暗、静谧的树林里,浓密的树冠中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抬头就能看到祖母绿、地衣灰、暗铜黄、鳄梨绿等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便是新喀岛卖型的山地雨林,该岛是远在太平洋西南地区的狭长的热带土地,位于澳大利亚和斐济之

11、间。岛上的大型蕨类植物公园因为园内的高大树形蕨而得名。这些树形蕨可以长到七层楼高,让整片森林笼罩在一股原始气息当中。我走的这条小径先是上坡,不久就蜿蜓向下来到溪水边。越靠近溪水,鸟儿的鸣唱也越发响亮。我来这座岛屿,是为了看到据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新喀鸦。这是一种鸦科鸟类,这个科的鸟智慧不凡。几年前,一只叫贝蒂的新喀鸦将一段金属丝掰弯做成钩子,来钩取难以够到的食物,由于这一智慧的行为,贝蒂为人们所熟知。最近,一只绰号为“007”的新喀鸦使得这个物种再次备受瞩目,它在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摄制的节目中大显身手,以迅捷的速度完成了一道极具挑战性的谜题,这道谜题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高级讲师亚历克斯泰勒

12、设置。谜题包含八个独立的步骤,由各式各样的隔间和装有棍子及石子的“工具箱”组成,相关装置全都放在桌面上。此前,007见过部分装置,但这些装置的组合是它首次遇到。要顺利获得放在隔间管道里的肉,007得按照正确的步骤解开谜题。视频中,羽色乌黑、长相帅气的007翩翩飞来,停在树枝上,它花了点时间审视周边状况,然后飞到另一个树枝上。这个树枝系着一条绳子,绳子末端系着根小木棍这小木棍就是谜题的第一步。007先用嘴叼住绳子,把绳子一段一段地往上拉,直到自己的喙够得着小木棍。接着它飞到桌面上,跳到装有肉的隔间旁,把小木棍插入隔间的水平洞口,想把肉扒出来。但木棍太短,它只好用这根木棍获取三个彼此分隔的箱子里的

13、石子。007旁边还有一个隔间。里面有一全处于平衡位置的跷跷板,跷跷板上放着一根长木棍。这只新喀鸦把刚才收集到的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入隔间上方的洞口。石子的重量让跷跷极向下倾斜,长木棍顺势滑出。乌鸦叼着这根木棍把之前隔间里的肉扒了出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只乌鸦只花了2分30秒便完成了谜题。它的聪明在于:要完成这道谜题,需要理解工具不仅能用来获取食物,还能用来获取另外一件对最终获取食物有帮助的工具。这种借助工具获取工具的行为,即元工具使用,此前只在人类和类人猿中观察到。泰勒表示:“这意味着乌鸦能够理解工具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这项任务还需要工作记忆一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暂时(也许只有几秒钟)储

14、存信息或思维,并且对其进行处理的能力。工作记忆使得我们在书架上找书时能够记得我们要找的是什么书,或者在掏出纸记录之前记住电话号码是什么。工作记忆是构成智力很关键的一部分,这只乌鸦显然具备这种能力。(摘编自珍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材料二:一只乌鸦口渴了,他来到一个水瓶前。乌鸦把喙伸进瓶口,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点水,他够不到。乌鸦左顾右盼,看到地上的石子,便叼起一颗扔进瓶子,然后又叼起一颗最后,他喝到了水。(摘编自伊索寓言)材料三:源于民间的寓言,一部分是从动物故事演化而来的。原始人靠渔猎维持生活,和动物关系密切。人类不断熟悉它们,细致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并通过想像赋予动物人的性格

15、,借以展现理想,传达事理。伊索寓言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摘编自沙聪颖等主编的(儿童文学)16. 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属于“元工具使用”的一项是( )A. 会挽雕弓如满月B. 直挂云帆济沧海C. 谁持彩练当空舞D. 稚子敲针作钓钩17. 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是材料一的作者,其作品被盛赞为“以扎实的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结合材料举例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认识。18.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后,有同学认为寓言“乌鸦喝水”可能真有其事,并阐述了理由。如果你就是那位同学,会列出哪些理由?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稻谷来到了春天帕蒂古丽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爹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