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

上传人:1340****918 文档编号:35648302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教案设计范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教案设计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1 一 (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

2、,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3、活动步骤: 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 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4、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参考答案: 下面我们

5、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效益。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

6、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学生活动)学案天体系统的层次;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由此理解宇宙的含义,即体现时间性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空间性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 (总结板书)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图1.2思考)天体系统分为几个级别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表格和图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哪些相似性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自传

7、周期;运动特征(即九大行星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这部分知识需要教师给与补充。)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地球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运动特点都与其他行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板书)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并讨论)火星与地球相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以至于人们始终怀疑在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至今也没有发现生命的痕迹,为什么火星没有生命物质而地球是目前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生命存在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对比讨论,使学生明确,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三个: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三个条

8、件是火星所不具备的,之所以产生这三个条件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而这两个根本原因对于火星来说,与地球有较大差异,因此目前火星未发现有生命存在。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课重点应该是“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特别在这部分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即通过对比九大行星结构特点及运动特征,使学生明确地球与其它行星有很多相似特性,由此说明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在了解地球的

9、特殊性时,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库查找有关火星相关的资料,并与地球进行对比,由此说明为什么火星至今没有发现生命物质的痕迹,地球由哪些与其不同的条件,使其能够有生命存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处理资料的技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三、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活动目的】 1.认识到到地球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行星,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颗行星是不可替代的。 2.尽管人类的科学技术

10、发展相当迅速,但远远没有达到认识宇宙全部的地步,我们有无数的天文之谜需要在未来逐渐揭开。 3.激发学生对于宇宙之谜进行探索和思考的兴趣。我们并不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认识宇宙的全部,但毫无疑问,人类将永远执著地去探索,去追寻宇宙的真谛。因为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一个美丽而精彩的星球的一部分,这个星球正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茫茫的宇宙之中。 【活动步骤】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当地的条件组织学生做以下探究活动: 1.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注意带上照相机和笔记本),让学生搜集尽可能详细的天文资料。 2.组织观看有关的天文科普录像(如星际探寻、登陆火星、苍穹寻奇、不明飞行物等)。 3.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人类宇宙认知的

11、变化。如地心说、日心说等。了解一些天文假说。 4.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如张衡、郭守敬等。 5.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参观天文馆、看录像、查阅杂志书籍、浏览互联网等。写一篇“我生活的宇宙”的论文。 6.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办一期地理板报。能体现科技发展对天文学研究的指导。 高一地理教案设计5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了解宇宙探索的现状。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书能力、分析综合

12、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导学式。 教学重点 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媒体 利用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航天飞机发射。 【教师说明】 这是1998年6月3日清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情景。 【教师提问】 搭载它一起升空的有一个什么仪器 学生回答:阿尔法磁谱仪。 【教师提问】 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探索宇宙本源,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 【教师讲述】 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本源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新探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师提问】 人类利用哪些手段了解宇宙呢 学生回答:双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13、【教师提问】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始于哪种探测手段 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播放录像】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提问】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此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索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 【出示投影】 (补充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9年,前苏联发射成功“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

14、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天。 (5)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7)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8)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飞船顺利在火星上着路。 【教师提问】 人类这些探索活动与望远镜观测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排除大气干扰,可直接取样。 【播放录像】 宇航员与月球车 【教师总结】 人类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又有了太空实验室,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航天器从无人航天器发展到载人航天器,通过这些手段,人类知道了磁层、宇宙射线和一些大行星表面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播放录像】 火星、木星 【教师讲述】 在世界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国航天事业也在迅速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学生阅读:“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阅读材料 【播放录像】 东方红1号卫星 【教师总结】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原先关闭得紧紧的“天窗”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一扇一扇打开,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增长了千万倍。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