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648255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初中历史期末考试卷八年级下册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国家独立自主 人民当家作主 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国家ABCD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

2、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三次“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41953年,毛泽东同武汉市委书记王任重谈话时,讲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人说,要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有人主张四大自由,我看都是不对的,新民主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过渡要有方法。”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党和政府采取法是()A 实行土地改革 B进行三大改造B C发动“大跃进”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5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

3、报信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A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B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C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D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6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CD7下面是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时间轴,其中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8万隆会议前夕,中国代表团就认为,应该在会上多提亚非国家的共同性问题,不突出我国的特殊问题,为此,

4、周恩来在大会发言时提出()A“求同存异”的方针B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9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0如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A快速上升B曲折发展C缓降缓起D持续下滑11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

5、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西藏解放,祖国统一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12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B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D纠“左”工作尚未启动13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1

6、4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时间内容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割斗争从未停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015年两岸领导人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A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D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5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发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

7、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A各地区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社会主义社会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6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C借签苏联的成功经验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17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九大的召开18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_”处应填入()第二编两大国从

8、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第一章中美两国分道扬镳镳163第二章中美陷入敌对关系174第三章_226第四章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242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191959年9月,因苏联撤离援华人员,带走了总设计图,在建的海军长波台被迫停工。33岁的周建畏顶住压力,受命带领技术人员吃干馒头、咸菜,改变建设思路,重新设计,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功率长波发信台。这说明,中国科技人员具有()A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善于创新的精神B 包容开放,善于学习,勇担责任的精神C 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D 直面挫折,不屈不挠

9、,坚定信念的精神20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首70年,我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苦难与艰辛。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请写出事件名称及具体时间。(2)图二标志着哪一战争结束?(3)图三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

10、呼庆祝的场面,这是1971年在哪次会议通过的决议?(4)图四反映的是2015年的一次会面。图中与习近平会面的人物是谁?这次会面有什么影响?三、综合题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

11、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

12、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朝鲜战争结束后 ,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材料二

13、(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三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请回答:(1)材料

14、一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2)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据材料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四、论述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9年古田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1937年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1940年百团大战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